南京市溧水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为鲜明导向,积极有效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凝聚全县之力,负重奋进,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较好的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4.3亿元,按可比价(下同)计算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1亿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8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188元(按常住平均人口计算),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9.2:64.3:26.5调整到8.8:64.1:27.1,三次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2011年,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221个,实现再就业121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41人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9.2%和98%。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城镇低保标准从220元提高到38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150元提高到300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连续增长,现代农业优势显现。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总产值443764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农业产值269225万元,增长18.9%,林业产值4029万元,增长4.4%,牧业产值70523万元,增长16%,渔业产值65987万元,增长12.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4000万元,增长9%。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02万亩,比上年增长0.8%。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5.07万亩,增长3.4%;稻谷播种面积30.38万亩,比上年下降0.7%。油料播种面积14.49万亩,比上年下降4.3%,其中,油菜籽播种面积12.74万亩,同比下降5.4%。蔬菜(含菜用瓜)播种面积17.57万亩,比上年增长2.4%。 粮食总产量22.95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小麦产量4.53万吨,比上年下降2.7%;稻谷产量17.06万吨,同比增长2.9%。油料总产量1.97万吨,比上年下降13.9%,其中油菜籽1.7万吨,下降17%。蔬菜(含菜用瓜)总产量41.74万吨,比上年增长13.2%。 全年生猪饲养23.3万头,比上年增长14.3%;家禽饲养790.11万羽,比上年增长6.1%。肉类总产量1.89万吨,比上年增长1.6%。禽蛋总产量0.89万吨,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2.5万吨,与上年持平。 全县新增高效农业13.73万亩、设施农业6.23万亩。农业园区、农业特色产业片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载体建设得到加强,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傅家边现代农业园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十大名园,全县市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增加到10个,新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 三、工业 工业经济总量继续扩大。2011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59.79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全县GDP的比重为54.3%。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05.8亿元,首次突破六百亿大关,同比增长17.6%,其中规模工业实现产值503.6亿元,同比增长18%。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定。2011年全县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6.7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利税80.1亿元,同比增长23.8%,实现利润51.9亿元,同比增长23.0%。 规模工业作用更加凸显。2011年新增2000万元规模工业企业45家,总数达到348家,规模工业总产值达503.59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县工业的比重达到83.1%。全县大中型企业有36家(按新标准划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3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总量为34.4%,新增亿元企业18家,总数达到102家,10亿元以上的总数达到6家。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建筑业进一步壮大,工程质量更加保证。全县完成建筑业施工面积970万平方米,同比增22%;产值92亿,同比增20%;建筑业税收3.5亿元,同比增28%。施工产值10亿元以上1家、5亿元以上3家、3亿以上4家、1亿以上3家。全年新晋升一级企业1家,新晋升二级企业4家,新批准三级企业8家。目前我县有资质的企业110家,其中一级8家(总承包6家、专业2家),二级28家(总承包16家,专业10家,一体化2家),三级50家(总承包21家,专业29家),劳务企业24家。获市优质结构工程约40个、市“金陵杯”工程26个,省“扬子杯”工程5个。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全县46家房产开发企业共有在建项目46个,建筑面积共为195.5万平方米。全年新开工面积为76万平方米,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26%;已竣工验收面积为50.2万平方米,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共组织了15个居住小区项目的综合验收,验收商品房总建筑面积为39.9万平方米,县城住宅及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合格率为100%。办理新注册房地产开发公司15家、资质核定15家。全县有四级资质1家、三级资质42家、二级资质11家、一级资质1家。全县商品房总销售率为82%;县城区住宅销售均价为6291元/平方米,休闲度假旅游类项目住宅销售均价为5625元/平方米。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1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4.3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城镇投资170.61亿元,同比增长22.9%;房地产投资15亿元,同比增长19.8%;农村非农户投资88.69亿元,同比增长21.1%。全县投资从产业结构上看:一产0.62亿元,同比下降14.8%;二产投资240.09亿元,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3.59亿元,同比增长5.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建设力度加大,交通网络愈加完善。2011年我县交通工程建设总规模达11亿元,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各乡镇的高速公路网已形成。省道246顺利建成通车,完成投资近10亿元,填补了我县东部地区南北向干线公路空白,提升了城市形象。宁杭城际铁路的全线贯通结束了我县没有铁路的历史,实现了境内公路、铁路、水路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年客运量达236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17248万人公里,完成货物运输量1600万吨,货物周转量265320万吨公里。 2011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806万元,同比增长6.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306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050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5.4%。城乡拥有固定电话达10.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9.2万户,其中农村住宅电话6.62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2994户。比上年增长28%。 旅游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精品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南京白马如意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开园,全县3A级旅游景点发展到3家,成功承办了省第二届乡村旅游节。全年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221.2万人次,全县旅游总收入20.8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