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交通、邮电、旅游 年末全县公路里程1513.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89.0公里。全县机动车拥有量(不含摩托车)31000辆,同比增长43.1%。全社会公路客运量4071万人次,同比增长15.8%;旅客周转量11824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6.1%;全社会公路货运量1308万吨,同比增长35.8%;货运周转量12509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5.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4亿元,同比增长44.8%;电信业务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8.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3万户,同比增长11.5%;移动电话用户40.2万户,同比增长11.2%;互联网用户6.8万户,同比增长41.2%。 全年接待游客298万人次,同比增长129.7%;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61.0%。 七、对外经济、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71家笔电配套企业,投资总额133亿元,招引笔电配套企业已累计达到101家。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02.9亿元,同比增长140.1%。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同比增长983.3%。 实现进出口总额16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4.9%,其中进口额4450万美元,同比下降25.6%;出口额12050万美元,同比增长43.8%。 八、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辖区内财政收入完成71.4亿元,同比增长84.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1.5亿元,同比增长98.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0亿元,同比增长64.1%,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48.7%;非税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78.8%。地方财政支出79亿元,同比增长111.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1.7亿元,同比增长75.1%。在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6.9亿元,同比增长10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万元,同比增长46.7%;医疗卫生支出2.4亿元,同比增长54.8%;节能环保支出1.6亿元,同比增长115.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8亿元,同比增长48.2%;农林水事务支出3.2亿元,同比增长19.5%。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11.8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8.8亿元,同比增长22.6%。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43.7亿元,同比增长29.7%。 全年保费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7.7%;赔付支出1.3亿元,同比增长7.4%。 九、科技、文化、教育、卫生 全县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1个,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品7个,重点新产品26个,其中优秀重点新产品1个。全年全县共获得授权专利425件。 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街镇文化服务中心15个,电影发行公司1个,歌舞娱乐场所56家,综合性体育中心1个,体育馆1个,承办2011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重庆赛段、第八届渝西园林·重庆杯乒乓球比赛、2011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精英赛暨第三届钓鱼大奖赛、重庆市第四届农民运动会等市级以上体育比赛36次。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75所,其中普通中学24所、小学46所、幼儿园102所、职高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83958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1966人,小学在校生33144人,幼儿园在校生15744人,特殊教育学生91人,中职生3013人。全县各类学校招生人数26484人,其中普通中学招生10192人,小学招生5259人,幼儿园招生9838人。全县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5436人,其中专任教师4544人。在专任教师中,普通中学1986人,小学1825人,幼儿园604人。璧山县就读上线考生人数专科1658人、本科1517人。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0个。其中,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22个(包括综合医院3个、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进修校1个),私人诊所112个,医务室18个,乡村卫生室272个,中国人民解放军56013部队医院1个,新桥医院璧山分院1个,股份制医院1个,民营医院3个。 全县共有住院病床1668张,卫生技术人员2005人,其中执业医师1249人,注册护士734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医师数及护士数分别达2.61张、1.98人和1.17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109人,中级技术职称262人,初级技术职称842人。 2011年卡介苗、糖丸、白三联、麻苗接种率分别达100%、99.05%、99.05%、98.57%;流脑、乙脑接种率达96.19%、97.62%;乙肝合格接种率、乙肝首针及时率分别达99.52%、96.67%;产妇住院分娩率99.9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86‰;婴儿死亡率9.64‰。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24.05万户,总人口(户籍人口)6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9万人,农业人口36.6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32.4万人,女性31.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171人(不含漏统),死亡人口40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1‰。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21978元,同比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15元,同比增长16.5%。在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2560元,同比增长12.6%;人均经营性收入2202元,同比增长83.5%;人均财产性收入1386元,同比增长15.6%;人均转移性收入5830元,同比增长7.9%。人均消费性支出13431元,同比增长14.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39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63元,同比增长24.1%。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860元,同比增长22.7%;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4018元,同比增长21.8%;人均财产性收入211元,同比增长102.9%;人均转移性收入774元,同比增长3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601元,同比增长34.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454。 全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349人,同比增长38.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032人,同比增长32.5%;城乡合作医疗参保人数563804人,同比增长6.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7962人,同比增长23.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8510人,同比增长13.4%;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7514人,同比增长77.7%。城镇失业人员登记数2926人,同比增长6.4%;城镇登记失业率2.5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城镇居民54285户次、87396人次,农村居民9107户、16527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财政资金分别支出1951万元和2368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安全生产 全年水资源总量33781万立方米。全年降水量915.9毫米。年平均气温18.3℃。年末水库蓄水总量2985万立方米。全县总用水量7073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909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075万立方米,生活用水和其他用水2089万立方米。全县总用电量15.91亿度,同比增长11.4%,其中工业用电量12.1亿度,同比增长8.1%。全县天然气用气量928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4.3%,其中工业用气2926万立米,同比增长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