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28 重庆市璧山县统计局

璧山县统计局

2012年2月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紧紧围绕“1365”总体工作思路,狠抓“五个重庆”、“六件大事”、“民生十条”、“共富十五条”,促进了全年经济继续保持高位稳定增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3亿元,同比增长24.0%,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36.0亿元,同比增长32.0%;第三产业增加值57.4亿元,同比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7.9:59.8:32.3调整为7.1:65.3:27.6。与上年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8、4.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5.5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8%,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82.3%,拉动经济增长19.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15.9%,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4%,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7%。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9.6%、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9.4%、菜价格同比上涨8.1%、蛋价格同比上涨10.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上涨27.2%、油脂价格同比上涨6.3%。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24.4%,实现农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5.5%。农业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20.5%;林业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40.7%;牧业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29.2%;渔业产值0.9亿元,同比增长17.4%;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1.0%。

全年水果、蔬菜、禽兔、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27.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63.6%,比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璧北10万亩蔬菜基地新增蔬菜基地面积1.1万亩,播种面积达到26万亩,产量达到54.7万吨,同比增长10.2%。璧南10万亩苗木基地全年新增绿化苗木种植面积1万亩,基地面积达到5.2万亩。璧山葡萄风情园新建设葡萄标准园1000亩,新发展葡萄基地4100亩。全年水果产量8.5万吨,同比增长5%。全年出栏生猪27.8万头,同比下降0.9%;出栏家禽2902.7万只,同比增长4.6%;出栏肉兔350万只,与同期持平。大力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技术,璧山县万红青年鸡养殖场、璧山县四面山福荣肉鸡养殖场被农业部评定为肉鸡标准化示范场。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392公顷,同比下降0.6%。油料种植面积2166公顷,同比增长0.7%。蔬菜种植面积17361公顷,同比增长4.1%。

全县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无公害农产品27个,有机转换产品10个。我县生产的“奇星”牌微耕机被评为市名牌农产品。“璧山儿菜”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已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通过,“小汤山”黄瓜、“比昂扣”葡萄获得国家金奖。

全年阳光工程培训66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4597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总人数达到201119人。制定了“三权”抵押融资权益评估、风险补偿、资产流转等方案,加强和金融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三权”抵押融资达1.39亿元。新建农村村社便道205公里,新建农村沼气3000口。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56.2亿元,同比增长58.9%。实现工业增加值124.3亿元,同比增长32.8%。工业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达76.6%,拉动经济增长18.4个百分点。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88.9亿元,同比增长42.8%。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4.8亿元,同比增长22.9%;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4.1亿元,同比增长51.9%。大中型工业企业2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76.9亿元,同比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4亿元,同比增长46.7%。实现利税30.5亿元,同比增长46.3%。其中实现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40.9%。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3.6%,同比提高18.7个百分点。其中产品销售率98.5%,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8.2%,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4.3%,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用率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8.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6次,同比提高0.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80518元/人,同比增长13.5%。

工业园区规模工业企业124户,完成工业产值294.8亿元,同比增长55.3%,拉动规模工业产值增长38.5个百分点。

全县完成建筑业产值52.4亿元,同比增长124.8%。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7亿元,同比增长24%,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7%,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我县注册的建筑企业有47个,其中三级以上施工总承包建筑企业32家,三级以上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5家;完成建筑业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38.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1亿元,同比增长75.3%。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89.2亿元,同比增长124.4%;集体经济投资0.3亿元,同比增长56.1%;私营个体经济投资114.0亿元,同比增长38.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10.6亿元,同比增长579.4%;其他经济投资6.0亿元,同比增长299.9%。分城乡看,城镇投资215.2亿元,同比增长76.0%;农户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237.3%;非农户投资1.2亿元,同比下降44.7%。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1亿元,同比增长137.0%;第二产业投资103.9亿元,同比增长48.8%,其中工业投资103.2亿元,同比增长49.4%;第三产业投资110.1亿元,同比增长107.1%。工业园区完成投资71.3亿元;绿岛新区完成投资38.8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37.3亿元,同比增长73.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9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7.0%,其中新开工面积32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9%。住宅施工面积40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1%;住宅新开工面积26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全年房屋竣工面积15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2.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0.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9%。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限额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5亿元,同比增长31.0%。限额以上单位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8亿元,同比增长117.9%;零售业零售额26.3亿元,同比增长24.8%;住宿业零售额0.1亿元,同比增长19.9%;餐饮业零售额9.3亿元,同比增长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