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山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赤峰市红山区统计局 (2012年2月25日)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裕、开放、魅力、和谐红山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社会事业有序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2.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11.22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96.23亿元,增长13.2%。 三次产业结构略有变化。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7:50.4:46.9调整为2.6:52.2:45.2,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看,第二产业达到18.1%,分别高于一、三产业12和4.9个百分点,居三次产业之首。从贡献情况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9.0%和39.9%,第一、三产业分别较上年提高了0.3和4.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4.8个百分点;从拉动经济增长情况看,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9.1和6.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高于第一产业8.9和6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稳中趋好。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就业595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00个,安置困难人员600人。免费培训失业人员3739人,创业培训300人。全年劳务输出12637人次。 财政收支增长平稳。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2亿元,比上年增加3.82亿元,增长20.8%。其中上划中央税收收入9.88亿元,增长37.8%;自治区级收入1.91亿元,增长40.9%;一般预算收入10.41亿元,增长5.6%。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4.8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增长12.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041万元,增长20.9%;公共安全支出10067万元,增长6.7%;教育支出37780万元,增长13.4%;科技技术支出779万元,增长1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413万元,增长25.3%;医疗卫生支出10909万元,增长65.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189万元,下降54.7%;农林水事务支出8110万元,下降0.9%;交通运输支出2545万元,增长29.3%;住房保障支出7609万元,增长76.6%。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目标,把发展现代农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快农牧业产业调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牧业,努力实现农牧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20.41万亩,比上年增长3.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48万亩,增长6.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3万亩,下降8.3%。全区粮食总产量60064吨,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谷物59395吨,增长14.2%;豆类669吨,下降3%。经济作物产量有所下降,其中,油料产量601吨,下降31.3%;蔬菜130124吨,增长6.2%;瓜类451吨,下降72.8%。[见附表1] 设施农业不断增强。全区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6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100亩,建成温室215栋。全年完成机播面积12万亩,机耕17.5万亩,机械化深施化肥完成2.2万亩。完成玉米膜下滴灌项目1.1万亩。发放各类国家支农惠农补贴1500余万元,带动农户投入720万元,新增专业农机具254台(套)。全区农机总动力7.45万千瓦,增长3.5%。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区现有龙头企业72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加工型龙头企业47家。 养殖业生产稳定。牧业年度(六月末)牲畜存栏11.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6%。其中大牲畜5.33万头只,增长6.1%;小牲畜3.47万头只,下降0.2%。生猪2.9万口,与上年持平。(十二月末)家畜存栏5.9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0.3%。其中大牲畜2.02万头只,下降21%;小牲畜2.57万头只,增长27.7%;生猪1.38万口,与上年持平。初步统计,全年肉类总产量6083吨,与上年持平。[见附表1]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67公顷;完成义务植树17万株;四旁植树6万株;完成育苗面积33公顷,年产苗量234万株;森林覆盖率26.9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69%;全区森林病虫害发生监测面积1.4万亩,我们对病虫害的防治率和控制率等均达到了要求。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11年全区5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55.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实现销售产值350.56亿元,比上年增长35%。产销率达到98.39%,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较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1.77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利税总额51.72亿元,比上年增长78.4%,利润总额44.68亿元,比上年增长85.9%;亏损企业5家,亏损企业亏损额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4%。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88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占GDP总量的5.1%。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4家,实现产值37.9亿元,比上年增长32.3%。竣工产值25.96亿元,增长11%。实现利润2.02亿元,税金1.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1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86亿元,比上年增长40.9%。从产业投资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14亿元、45.53亿元和80.19亿元,分别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1%、36.2%和63.7%,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一、三产业分别下降0.7和6.2个百分点。从行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完成38.13亿元,增长45.4%,占规模以上投资的36.1%。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6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全年施工房屋面积126.5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8.54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8.77万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业 交通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区公路里程达到399.77公里,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国道10.9公里,省道16.75公里,县道32.07公里,乡道125.22公里,村道214.83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612万吨,增长29.4%;货运周转量80743万吨公里,增长43.9%;公路客运量124万人次,增长25.3%;客运周转量7380万人公里,增长18.3%。 六、贸易业 消费需求持续升温,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区积极贯彻落实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全力拉动消费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销售额21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16亿元,增长19.1%。2011年我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家,实现成交额39.6亿元,比上年增长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