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一批新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天长吉阳新能源年产1920M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36.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5亿元;全椒君鸿年产10万吨软磁非晶材料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6亿元;安徽泉盛化工年产100万吨联碱项目计划总投资19.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1亿元;银鹭食品工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8亿元;琅琊山国际旅游度假中心一期工程项目休闲部分计划总投资1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0.3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4%。分实现区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9.9亿元,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18.4%。分构成看,商品零售额218.2亿元,增长18.4%;餐饮消费额36.3亿元,增长19.1%。分经营规模看,限上单位零售额90.3亿元,增长46.5;限下单位零售额164.2亿元,增长5.6%。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类值完成情况看,吃、穿、用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1.2%、40.4%、44.3%。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32.5%、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07.4%、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61.2%、家具类增长61.1%、中西药品类增长53.4%。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商品进出口总额1131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出口总额88129万美元,增长24.5%;进口总额25023万美元,增长21.9%。从出口经营主体看,内资生产企业完成67666万美元,增长28.1%;外商投资企业完成45486万美元,增长18.3%。出口国别及地区达159个。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69.9%,其中省外境内资金341.6亿元,增长71.9%,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195.4亿元;实际利用国外资金3628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12.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2297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75.0%。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868.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1%,其中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66488人次,比上年增长37.1%。全年旅游总收入62.85亿元,比上年增长59.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894万美元。年末,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20个,星级饭店客房数1923间(套)。年末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21个,名胜风景区23个,旅游业从业人员4.3万人。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365.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3.4%。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39.6亿吨公里,增长32.3%;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25.99亿吨公里,增长50.0%。全年旅客周转量69.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9.6%。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5.7万辆,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0.9万辆,增长17.4%。民用轿车拥有量5.7万辆,增长27.0%,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4.74万辆,增长29.1%。 电信、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全年业务总量[6]2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邮政部门业务总量1.1亿元,比上年下降1.8%。年末,全市拥有电话307.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8%,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77.9万户,增长2.9%;移动电话用户数229.2万户,增长16.6%。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26.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7.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5.8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9亿元,增长46.2%。从收入来源结构看,各项税收完成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占财政总收入的84.2%,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从实现主体看,市本级财政收入41.1亿元,增长21.5%;县级财政收入84.7亿元,增长49.6%。全年财政支出183.0亿元,比上年增长44.0%。其中,教育支出29.29亿元,增长44.8%;农林水事务支出34.89亿元,增长74.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55亿元,增长40.7%;医疗卫生支出17.00亿元,增长40.6%;交通运输支出8.30亿元,增长1.15倍;住房保障支出10.45亿元,增长1.47倍。用于民生方面支出149.2亿元,占总支出的81.6%,其中33项省级民生工程投入38亿元,比上年增加14.5亿元。 金融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14.43亿元,比年初增加135.01亿元,增长17.3%。其中,企业存款379.67亿元,比年初增加55.2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91.82亿元,比年初增加73.6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76.42亿元,比年初增加109.86亿元,增长23.5%。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余额318.09亿元,比年初增加59.10亿元;中长期消费贷款247.81亿元,比年初增加50.83亿元。从贷款对象看,单位贷款余额354.94亿元,比年初增加70.79亿元;个人贷款余额210.96亿元,比年初增加39.14亿元。 年末,全市保险公司26户,比上年增加2户。其中寿险13户,财产险13户。全年保费收入22.11亿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8.29亿元,增长4.5%;人身保险保费收入13.82亿元,下降2.9%。财产险中机动车险保费收入6.45亿元,增长11.2%;农业险保费收入1.11亿元,下降4.3%。人身保险中健康险保费收入0.62亿元,增长67.1%;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24亿元,增长1.5%。全年保险赔款和给付8.2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5.42亿元,减少14.9%;人身险业务赔款支出2.79亿元,增长90.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29万人。民营科技企业430家,比上年末增加20家。全年专利申请数3640件,比上年增加121.8%。全年授权专利数2111件,比上年增加1.04倍,其中发明46件,增加21件。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6项,比上年增加20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比上年增加2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中心137个,比上年增加36个。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0%。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4%。幼儿园360所,比上年末增加46所,入园儿童4.64万人,比上年下降39.3%;小学599所,比上年末减少14所,专任教师1.55万人,减少276人,在校生27.71万人,减少5.5%;普通中学287所,专任教师1.59万人,减少139人,在校生25.68万人,减少4.3%;高等学校5所,专任教师2052人,在校学生4.57万人,比上年增长4.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59.1万册,广播、电视台7个,有线电视台7个。全市广播覆盖率95.7%,电视覆盖率97.6%,有线电视入户率21.1%。广播全年播放时间3.51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1.74万小时;电视全年播放时间4.64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1.27万小时。有线电视用户29.96万户,比上年增加3.8%。滁州日报全年发行3.1万份。成功承办第四届中国农民歌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