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瓮安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全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1341万元,比上年增长52.56%。 九、文化、卫生 文化艺术、电视广播等各项事业继续发展。基层文化建设逐步得到加强,各种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举办了第三届龙狮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和送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成功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追忆革命足迹,唱响红色瓮安”大型红歌演唱会和红歌大赛活动;完成了“瓮水长歌艺术团”的组建;完成了新区渡江广场文化长廊的策划展示;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集团瓮余湄铁壁合围剿匪司令部旧址”、“桐梓坡农会、游击队旧址”的布展工作;完成了108个农家书屋和10个数字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年共播出电视新闻1887条,制作播出电视专题片30个,完成现场直播3次,广播栏目《法制时间》、《瓮安新农村》各153期。《瓮安时讯》出报158期,发稿5470条438.8万余字。全年刊发专版、专刊20余个。与《黔南日报》联办瓮安地方版52期,发稿500多条41.6万余字。中央电视台播出18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8条,贵州电视台播出37条,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播出82条,黔南电视台播出210条,黔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209条;《经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刊发11条,《贵州日报》刊发74条,《黔南日报》刊发184条,《贵州商报》、《贵州劳动时报》、《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共刊发57条。编印了对外宣传画册《走进瓮安》;完成了瓮安旅游宣传片《和美瓮安》和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片《千年文明古邑--瓮安》的拍摄制作。 完成了平定营、玉华、白沙等8个乡镇调频广播建设工程;白沙乡、建中镇、岚关乡等10个乡镇的光纤联网,架设县乡联网光纤干线143公里;完成了永和、岚关、老坟嘴等13个乡镇的网络优化改造和数字整转工作,整转用户1600余户。数字电视信号已传至全县23个乡镇所在地,全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3万户;完成了猴场、珠藏、玉山、中坪等8个乡镇服务站正式投入使用;全年完成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2987场。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15283.2万元,比上年增长20.2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民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2011年全县共有34624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6.05%。药品安全检查和卫生执法力度得到全面提升,全年没有发生过重大病疫情事故。 十、人口计生与人民生活 人口计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11年,全县常住人口出生率11.39‰,死亡率5.41‰,人口自然增长率5.9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72。 年末,户籍人口465023人,其中农业人口416171人,非农业人口48852人。2011年常住人口37.73万人。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生产总值13095元,比上年增长28.7%。城镇化率35%。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5元,比上年增长21.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996.7元,比去年增长17.15%。分支出类别看,食品支出3049.9元,比上年减8.25%,衣着支出939.1元,比上年增长21.43%,居住支出678.3元,比上年减5.4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789.8元,比上年增长22.72%,医疗保健支出670.9元,比上年增长9.26%,交通和通信支出934.0元,比上年增长90.5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809.9元,比上年增长76.88%。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庭汽车、沐浴热水器等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增幅较大。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6.06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1%。 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930.4元,比上年增长21.7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34.97元,增长17.29%。年末,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冰箱和移动电话数量分别是上年的4倍和6.3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26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5.5%。 年末在岗职工15353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1102元,比上年增长32.08%。其中:国有经济单位43737元,比上年增长38.27%;集体经济单位31652元,比上年增长28.62%;其他单位34500元,比上年增长36.49%。 十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8.09万人。就业人员继续增加。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47人,比上年增长44.03%,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97人,比去年增加57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952人,比去年增加2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比去年上升0.7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继续增加,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比上年增长34.4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10.7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增长71.76%,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增长125.6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34.62万人,农民参合率达96.05%,比上年提高0.46个百分点。 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进一步巩固,全年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99户6309人,低保金1514.87万元,比上年增长23.42%,月均183.98元,比上年增长10.36%;城市医疗求助842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448人次,两项共支出29.4万元,比上年增长40.2%。 农村低保面进一步扩大和低保金不断提高。全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584户38057人,低保金1063.4万元,比上年增长8.2%,月均98元,比上年增长8.1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838人,支出88.2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26人,支出7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农村医疗求助1083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856人次,两项共支出19.28万元,比上年增长110.48%;农村临时救济1404人次,支出14.5万元,比上年增长10.8%。 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廉租房76套、经济适用住房80套、公共租赁房200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000户。实际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100余户共205万余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程1721户,入住1411户,入住率达82%。十二、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生态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天然资源林保护、石漠化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以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94万亩,石漠化治理面积17.92平方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千米。年末,森林覆盖率达47.9%。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良好,年末县城污水日处理能力达5600立方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8%。全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1184.4吨和110.84吨,分别比上年削减27.0%和52.5%,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