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瓮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全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879万元,比上年增长23.62%。 九、文化、卫生 文化艺术、电视广播等各项事业继续发展。基层文化建设逐步得到加强,各种文化生活不断丰富。2010年县图书馆运营良好,全年共接待读者15000余人次;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已建成和运行村级农家书屋30个;全年举办了以“纪念猴场会议75周年”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和红色瓮安?和谐嘉苑“福明之夜”大型文艺晚会,吸引了县内外数万观众到场观看。开展了“农民文体活动月”暨“新大奇特优”农产品展示比拼活动。举办“感党恩、淳民风、构和谐”全县文艺汇演。积极选派文艺骨干深入基层开展文艺辅导和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达到40场次以上。农村2131电影放影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年在各乡镇巡回放影2279场,观众达23万余人次。广播电视覆盖率96.8%,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正在实施“县乡光纤联网工程”、“乡镇调频广播”、“县城及乡镇数字电视整转”等项目将极大地推动全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12708万元,比上年增长89.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民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2010年全县共有36397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5.59%,全县参加合作医疗的乡(镇)及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增强。2010年我县省级专项资金建设村卫生室58个,年末有1个已完成建设投入使用,26个新建村卫生室主体完工,31个村卫生室正在建设中。药品安全检查和卫生执法力度得到全面提升全年没有发生过重大病疫情事故 十、人口计生与人民生活 人口计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10年,全县出生率为11.25‰;死亡率为4.15‰;人口自然增长率7.1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6.13。 年末,户籍人口466793人,其中农业人口419925人,非农业人口46868人。2010年常住半年平均人口41.53万人。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生产总值为9854元,比上年增长25.6%。城镇化率为32.5%。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0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825.79元,比去年减0.48%。分支出类别看,食品增长0.85%,衣着减6.42%,居住减9.6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43.61%,医疗保健增长7.79%,交通和通信增长减17.4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减4.60%。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家用电脑、摄像机等耐用消费品的数量与去年持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2.33平方米。 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050.62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7.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87.4元,实际增长3.54%。年末,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冰箱、移动电话和洗衣机数量分别增长12.5%、3.57%和4.7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14平方米,增长3.18%。 年末在岗职工11136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118元,比上年增长0.85%。其中:国有经济单位31629元,比上年减少1.06%;集体经济单位24608元,比上年增长46.28%;其他单位25725元,比上年增长9.73%。 十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6.51万人。就业人员继续增加。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60人,比上年增长12.47%,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0人,比去年减少10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699人,比去年增加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比去年上升0.3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继续增加,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比上年增长10.3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7.4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37%,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增长37.5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1.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36.39万人,农民参合率达95.59%,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进一步巩固,共有6076人享受城市低保。农村居民低保人数38019人,比上年增长0.05%。廉租住房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廉租住房1617套,新增租赁补贴310户。 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数175张,全年收养人数11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4.2%和17.7%。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5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01.9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822人,农村大病救助3754人次。 十二、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生态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资源林保护、石漠化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以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2370公顷(3.55万亩),石漠化治理面积1626.7公顷(2.44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公顷(4200亩)。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3515.5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达47.9%。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良好,年末县城污水日处理能力达4921立方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全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1529.37吨和11256.4吨,分别比上年削减8.2%和7.3%,全面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节能降耗成效显着,经初步核算,完成州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以煤矿、交通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6起,死亡26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6起,死亡人数减少7人,全县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6.1%和18.8%。其中,道路交通生产安全事故18起,比去年减少1起,死亡18人,与去年持平;煤矿生产安全事故6起,比去年下降14.3%,死亡6人,比去年下降30.0%;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1起,比去年下降75.0%,死亡1人,比去年下降66.7%;其他事故1起,死亡1人。消防火灾、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农业机械等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全年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0.63人/亿元,比去年下降32.97%。 2010年,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成绩来之不易。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粗放;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