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瓮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瓮安县统计局 (2011年5月30日)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州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为409236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4420万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67314万元,增长22.0%,其中工业增加值160453万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157502万元,增长13.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2%。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6%、40.9%和38.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1个和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农业实现增加值84420万元,比上年增长7.1%。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6935公顷(70.4万亩),增长3.74%;油料种植面积11197公顷(16.8万亩),增长3.83%;蔬菜种植面积8050公顷(12.1万亩),增长3.14%。年末,果园面积1826公顷(2.7万亩),比上年增长1.95%;茶园面积2861公顷(4.3万亩),增长34.4%。主要农产品中,茶叶、蔬菜产量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10.13%和80.0%。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87%,油料作物产量减产7.65%。其中油菜籽产量减产11.6%。 林业稳步发展。全年林业实现增加值1575万元,比上年增长22.6%。棕片、板栗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畜牧业稳定发展。全年畜牧业实现增加值27527万元,比上年增长4.5%。主要牲畜存栏数继续增长,肉类总产量达到36330吨,比上年增长3.6%。 渔业继续保持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866吨,比上年增长18.4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33.3公顷(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7760公顷(11.6万亩)。农用机械总动力达35.1万千瓦,增长6.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16363万元,比上年增长32.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5107万元,比上年增长44.07%。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60453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可比价速度)。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06958万元,比上年增长22.0%。 主要工业行业产值中,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行业增长较快,产值达11.12亿元和12.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52%和42.6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焦煤、磷矿石等,分别比上年增长12.28%、38.16%。产销衔接情况好于上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3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9927.4万元,比上年增长42.24%。利润总额为58570.4万元,增长79.5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2343.8万元,增长119.35%。 非公有制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总产值185379万元,比上年增长51.23%;主营业务收入182885.6万元,增长52.32%;利润总额36226.6万元,增长61.44%;税金总额20907.3万元,增长199.56%。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861万元,比上年增长56.6%。资质内建筑企业施工房屋面积45013万平方米,减少17.6%;房屋竣工面积29836万平方米,减少20.3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617万平方米,增长50.4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635万元,比上年增长73.0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9117万元,增长136.6%。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2539万元,增长150.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2899万元,增长65.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3679万元,增长369.3%。 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快速推进。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交通运输投资6253万元,比上年增长13.7%;用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18171万元,比上年减少24.0%,其中用于水利管理业的投资370万元。 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薄弱环节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城镇固定资产中用于教育事业的投资17078万元,比上年增长161.3%;用于卫生的投资2537万元,增长63.7%。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618万元,比上年增长20.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3841.9万元,增长2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775.9万元,增长17.4%。分行业看,批发业17704.9万元,增长27.1%;零售业51814.4万元,增长18.9%;住宿业250.8万元,增长17.7%;餐饮业4847.7万元,增长16.5%。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县旅游局统计,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0%。实现旅游总收入6.3亿元,增长25.0%。 六、交通运输和邮政通信 交通运输业平稳较快发展。全县拥有客运车336辆,营运货车1927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1.3%和2.0%;全年公路完成客运量725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0358.8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6.0%和35.0%;货运量467万吨,货物周转量78064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5.1%和35.6%。 邮政电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3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7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98万元,增长15.68%;邮政业务总量950万元,增长14.83%。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58137万元,比上年增长28.0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3817万元,增长39.16%。一般预算支出124707万元,增长35.64%,其中,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支出增长幅度较大。 金融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5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0388万元,比年初增加55931万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282774万元,比年初增加3828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60704万元,比年初增加60498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为36.99%(剔除财政性存款5912万元)。各种商业保险市场运营良好。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教育事业的支出达到26809万元,比上年增长36.67%。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到3675人,比上年增长3.7%。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2%,比上年上升0.02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12.6%,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0.18%,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