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岐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岐山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这一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攻坚克难,加压奋进,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2011年再次入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行列。 一、综合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生产总值(GDP)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3.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43亿元,比上年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三大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2%、58.9%和24.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4696元,同比增长19%。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小麦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93567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8.6%。其中:农业产值172657万元,同比增长9.8%;林业产值3830万元,同比增长3.2%;牧业产值102764万元,同比增长5.9%;渔业产值1280万元,同比增长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036万元,同比增长3.7%。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74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9.94万吨。全县蔬菜面积12.57万亩,总产量达到14.11万吨。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74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313台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能力。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23.77万千瓦,比上年新增2.18万千瓦。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806台;小型拖拉机38199台。农用化肥施用量11.81万吨,农用柴油使用量5656吨,农药使用量109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7.4万亩。 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实施水土治理、绿色家园、农村沼气、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等,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县144个村全部晋星,累计建成五星村16个、四星村50个,其中年内新增五星村3个、四星村9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县辖区内完成工业增加值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9%。年内完成工业总产值22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8.43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他工业总产值8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2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重工业增速比轻工业高25.3个百分点,重工业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达到90.8%。 汽车及其零部件加工业成为全县工业的核心行业。全年9户汽车及零部件加工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15.6亿元,占岐山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5%,同比增长29.2%。陕汽及所带动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对全县工业生产的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成为岐山县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核心行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不含陕汽、西机、702厂),其中亏损企业11户,亏损面为33.3%,亏损企业亏损额4300万元,比上年减亏2100万元。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2011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8.57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县77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年内完成投资31.74亿元。陕西京泰集团30万吨车桥零配件、旋力购物广场、保障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77.47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农户投资2.87亿元,比上年增长48.6%;跨市区投资4亿元,增长23.9%。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年客运量761万人次,增长11.5%,旅客周转量1.05亿人公里,增长11.9%。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455.8公里,比上年增加7.8公里。 邮电通信业较好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561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30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3314万元。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39.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7.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2.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4.2部/百人。全县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2.3万户。 六、商贸、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实施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工程和新网工程,电脑、冰箱、汽车等已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释放,消费层次不断提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5.93亿元,增长10.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1亿元,增长24.6%。按消费所在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2亿元,增长14.1%;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54亿元,增长11.4%。 旅游业快速发展。突出周文化、三国文化和饮食文化特色,打响了“文明源头、周公故里、礼仪之乡”品牌,积极巩固4A级景区创建成果,规划实施周公庙润德泉水景恢复工程,打造景区亮点,充实景区内涵。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9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11.84亿元,同比均增长15.3%。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实现新突破。全年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达到5.29亿元,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达到2.02亿元,同比增长24.3%;地方财政支出突破10亿元,达到10.09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59亿元,同比增长41.1%,教育事业费支出3.14亿元,增长26.8%。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7.5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5%。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7.13亿元,比年初增加16.15亿元,增长17.8%。其中个人存款86.26亿元,比年初增加16.69亿元,增长2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9.76亿元,比年初增加2.58亿元,增长9.5%。 八、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全面实施“蛋奶工程”,落实贫困生生活费。实施中小学采暖、校舍维修、校园环境建设等工程,完成了县三中、蒲村初中等6所学校理化试验室设备的采购安装,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9所,教职工2447人,在校学生28979人;职业中学3所,教职工189人,在校学生4963人;小学96所,教职工2385人,在校学生24336人;幼儿园33所,在园幼儿644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初中毕业升学率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