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6-21 温州市鹿城区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既困难又复杂的一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保投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要求,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区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为636.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7.8%(“同比增长”、“同比下降”以下简称“增长”、“下降”),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亿元,下降2.1%;第二产业增加值183.05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451.42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为29.3%,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为70.8%,拉动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3∶29.2∶70.5调整为0.2∶28.8∶71.0。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88685元,增长6.8%,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730美元。

随着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到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翘尾因素逐月减小,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6.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购进价格(IPI)分别上涨2.5%和7.4%,月度涨幅从8月的2.8%和8.6%快速回落到12月的下降1.6%和上涨2.4%。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结构继续调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六城联创”活动的逐步推进,全区农业生产结构继续调整。2011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降1.5%,增速比上年收窄3.1个百分点。2011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3万亩,下降3.6%,亩产409公斤,增长7.1%,总产量1.94万吨,增长3.4%。

农业产业化档次不断提升。全年完成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园区1个、特色农业(林业)精品园3个,市级主导产业示范园区1个、特色农业(林业)精品园2个;2011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现拥有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1家,市级“百龙工程”农业龙头企业15家,市级农业骨干企业13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个,省级森林食品基地1个,现拥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家,森林食品基地1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的企业10家共10个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企业4家共14个产品,获得国家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的企业1家共2个产品;我区的农产品中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的2个,获得温州市名牌产品称号的4个。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千百工程”,全年投入资金3833万元,完成村庄环境综合整治12个,中心村培育3个,村庄连片整治乡镇1个;全年共完成水利投资39656万元,其中重点工程4个完成投资34959万元,骨干工程及小农水项目完成投资4697万元;进一步深化“共同跨越六大行动”,共结对低收入农户500户,1450人,培训低收入农户劳动力70人,实现低收入农户新增劳务输出人口50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趋稳。2011年,受宏观环境和用电等制约要素影响,全区工业生产虽呈回落态势,但总体仍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86.6亿元,增长10.2%,比上年回落9.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11年起,全国规模以上工业起点标准由原来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年主营营业收入2000万元)322家,实现总产值316.2亿元,增长11.2%,比上年回落8.3个百分点。

主要行业表现较好,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全年,全区27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增速保持正增长,占行业面的66.7%。其中五大主要行业鞋革制造业、服装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分别增长6.4%、20.2%、21.3%、4.6%和6.1%,均实现正增长。化学原料及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加工和电力生产等四大主要高耗能行业产值19.82亿元,增长6.4%,低于规上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占总产值比重的6.3%,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全年皮鞋产量2.38亿双,增长0.2%;服装0.48亿件,增长0.9%;程控交换机119.66万线,增长14.8%;眼镜0.77亿副,下降20.4%。

建筑业稳步发展。2011年,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态势下,建筑业企业保持平稳增长,各项生产指标呈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全区拥有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168家,比上年增加2家,实现总产值195.05亿元,增长33.9%,其中在外省完成产值78.99亿元,增长34.7%,占总产值的40.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签订合同总额442.10亿元,增长32.3%,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总额242.51亿元,增长2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63.99万平方米,增长1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2011年,受“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战略的有力推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99亿元,增长74.3%,比上年提高92.7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市第三和第七位;总量创建区以来历史新高,增速创1995年来新高。

工业性投资快速增长。随着电力设施投资的加快,工业性投资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全区完成工业性投资22.47亿元,增长36.5%,增速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是拉动投资的主力。全年,全区完成房地产投资151.21亿元,增长152.4%,增速比上年提高173.3个百分点,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4.6%,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贡献达91.6%。房地产投资中土地购置费84.72亿元,占56.0%。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受节日、物价和居民汽车保有量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区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商品销售增长快速。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36亿元,增长18.6%,增速连续6年保持在15%以上的快速增长区间。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56亿元,增长27.1%。

商品交易市场较快发展。2011年末全区登记的各类市场共有57个,其中消费品市场48个,生产资料市场9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45.42亿元,增长49.4%,其中成交额超亿元市场有10个。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2011年,面对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和汇率持续上升等不利因素,我区积极开拓外需,深耕美国、欧盟等传统市场,重视新兴市场培育,全区对外贸易增速仍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9.35亿美元,增长26.9%。其中进口3.96亿美元,增长61.0%;出口35.39亿美元,增长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