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凤翔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凤翔县统计局 (2012年3月2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县上下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紧紧围绕“跨入西部百强县,打造魅力新凤翔”的奋斗目标,抓项目、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2011年我县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县城”等29项国家级荣誉称号,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检,全国双拥模范县实现“三连冠”。 一、综合 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县域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初步核算全县地方生产总值120.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3.7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27.84亿元,增长10.8%。2011年,我县经济在面对国内外一系列复杂困难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县域财政总收入10.49亿元,同比增长13.1%,财政支出13.66亿元,同比增长36.5%。地方财政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18.04%。市场物价基本平稳,据市城调队调查统计,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2%,其中城市上涨5.1%,农村上涨5.2%,食品、烟酒及日用品、居住、农业生产资料、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分别上涨了11.0%、1.9%、6.7%,10.4%、6.0%,衣着、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0.5%、1.4%。 2011年,我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运行质量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升。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主要是与西部百强县相比,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发展还有很大差距,跨入西部百强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县域经济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县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项目拉动,农业稳而不优,工业大而不强,三产服务不活,工业反哺农业、带动第三产业的能力不强,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二、农业 粮食生产连续八年丰产丰收,“北果中菜南牧”等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截止2011年底,全县新增设施蔬菜2820亩,年产蔬菜22万吨,蔬菜产值达到3.6亿元,全年新增苹果面积2.3万亩,建成省部级示范园16个,500亩以上连片果园20个,苹果矮化集约、高效栽培技术全国领先,所有果区均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新发展核桃3万亩,跻身全省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县。发展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87个。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2.4万亩,同比下降1.4%,粮食总产量31.2万吨,同比增长1.1%,粮食优质率达到84%以上。其中夏粮55.2万亩,总产19.5万吨,比上年增长4.3%。瓜果类产量达到12.9万吨。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78亿元,同比增长6.9%。 林业生产积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全县造林绿化水平得到新的提升,生态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2011年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四旁植树12.5万株。实现林业总产值38.08万元。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截止2011年底,全县牛存栏8.7万头,其中奶牛存栏达到2.31万头,新建300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10个,千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20个,全年畜牧业实现产值12.4亿元,增长21.6%。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2011年全县完成渔业产值412万元,比上年增长14.4%,水产品产量305吨,比上年增长1.67%。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36.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06%,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165台/7.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22%,小型拖拉机5044台/6.1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15%。2011年全县用电量2.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农村用电量1.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全县化肥施用量12.60万吨,同比增长2.57%,年末有效灌溉面积41.7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总投资46亿元的国电宝二电二期扩建项目5号、6号机组实现并网发电;投资6.5亿元的高压电极箔生产线项目,已有24条生产线建成投用,总投资15亿元的冀东水泥项目一期建成投用;关中工具、红旗民爆等18户亿元企业扩产技改全面完成。2011年全县辖区内实现工业总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14.5%。在辖区工业总产值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9亿元,同比增长25.1%。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4%,拉动全县经济增长7.6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4.26亿元,增长15.6%,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实现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1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镇村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城乡基础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大。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79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3.25亿元,增长46.8%。新增固定资产85.8亿元,同比增长62.8%。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41亿元,同比增长43.1%;第二产业投资49.97亿元,增长41.2%;第三产业投资31.63亿元,同比增长55.1%;竣工房屋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0.9%。围绕工业强县和加快城市化进程,宝二电二期扩建工程6号机组、甲醇一期60万吨项目生活区建成投用,生产区全面开工,高压电极箔、冀东水泥、东岭焦化扩建、余热综合利用环保技改及宝平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工业和交通基础建设项目已陆续投产竣工运行。截止2011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一城三镇”率先突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6.4%。柳林镇跻身全省30个重点示范镇行列。在全县233个行政村中,已建成的五星级村、四星级村分别占9%、22.3%。陈村入围全市十强镇。严稼坞、周家门前等十五个村跻身全市百强村。 五、商业 消费品需求旺盛,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42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城镇零售额2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乡村零售额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1%。分行业看,批发业1.34亿元,增长13.2%;零售业20.46亿元,同比增长13.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61亿元,同比增长13.2%。消费亮点纷呈,居民消费档次提高,出现了消费升级和多样化的新态势。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交通通信类支出及家庭设备用品及其它支出增速分别达到13.5%、8.1%,每百户拥有私人小汽车由上年的8辆增加到12.3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