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凤翔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 交通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四通八达的城乡公路立体交通网络雏形基本形成,全县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新突破。全县主干线公路改建和快捷畅通的县乡村公路新网络均已全面完成。投资17亿元、全长32.76公里宝平高速凤翔段于2011年11月8日建成通车;全长25公里的凤翔至麟游三级公路和全长12公里的南光耀至杨丹四级公路均已年内建成通车。2011年新建农村五级乡镇客运站一座,新建农村客运线路招呼亭25个。投资1200万元新开通了凤翔至西沟河、凤翔至临阵坡等通村客运线路6条,新上客运车辆48辆。截止2011年底,全县道路营运性车辆发展到2830辆,其中班线客车325辆,出租客运车辆168辆,货物运输车辆1648辆。全县客运班线共发展到48条,其中通村客运线路32条,通村客运车辆257辆。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78.6万人次,同比增长5.5%;客运周转量802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6.4%;货运量162.4万吨,同比增长34.2%;货运周转量1754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0.0%。 邮政、电信及移动通讯事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2011年共完成邮政、电信及移动等通信业务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6.5%。年末全县固定电话拥有量6.1万户,同比下降15.3%,其中农村电话拥有量4.1万户,下降37.9%,电信、联通及广电宽带用户达到1.63万户。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7.2亿元,同比增长15.2%;各项贷款余额37.3亿元,同比增长12.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4亿元,同比增长16.9%。2011年末国有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8.1%;财险公司保费收入2758万元,比上年增长21%。各类赔款575.1万元、赔件3114件,其中支付能繁母猪赔款10万元,为遭“7.17、8.15”风雹灾害的4568户果农赔偿果品及玉米灾害损失40.1万元;为奶牛饲养户赔款28.24万元;全年共处理各种责任范围内的赔案2833起,支付赔款1754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2011年全县共组织申报专利20个(发明专利6个),授权13个(发明专利2个),向上推荐科技成果奖3个项目,申请品种审定2个,其中县园艺站苹果矮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被省政府授予201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是我县首次获得省级科技奖励;宝鸡博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色环保复合型生物活性物质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为我县产业类首次获得重大发明。全省最大的秸秆成型燃料科技示范基地在我县率先建成,年产秸秆成型燃料3万吨,实现产值15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20个,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全年组织科技培训班30期,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万余份(册),培训农民3000人次,培养技术骨干200余人。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2011年全年教育系统共获得各类奖励99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市级75项。2011年全县录入普通高中学生3773名,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67.9%;高考二本上线考生1725名,同比增长1.5%;高中升学率(包括升入高中阶段其它学校)90.4%;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7%。截止2011年底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61225人,其中小学27984人。全年共资助各类家庭困难学生12753人,资助金额2437.5万元,使符合条件的家庭困难的学生全部享受到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2011年教育系统12个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390万元的城关镇、柳林镇、横水镇3所镇中心幼儿园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投资1307万元的虢庄中学公寓楼、师生食堂等6个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均已完工投用;投资590万元的特教学校建设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文化、文物、旅游、新闻出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共举办建党90周年和宝鸡市苹果节(凤翔)文艺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动12次,组织大型文化下乡3次。舞蹈《剪纸姑娘》获市社区文艺汇演一等奖;县剧团全年演出120场,业余演出团队共演出830场。文艺创作亮点纷呈,全年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40多篇(件),在市级以上刊物杂志上共发表文学作品32篇(首),其中薛九来长篇小说《凶宅》已经出版;贾亚红的小说《一树梨花》、《张满有的黄昏》和李喜林的散文分别在省市获奖;魏晓婷的散文《家在柳林》等作品在报纸公开发表。2011年凤翔县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泥塑之乡、木板年画之乡。年内完成了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事业编制核销和法人注销工作,对四个转企单位进行了注册;组建成立了县文化市场执法大队,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5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0.37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0.36亿元。 广播电视事业在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党的新闻媒体主阵地位方面成绩显着。2011年在市电视台成功开通《县区报道专题--凤翔篇》栏目,年内已播出30期,有效提升了凤翔在全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制作《凤翔新闻》166期、《新闻快递》50期、播出广播《凤翔新闻》260期。全年累计向省、市电视台上送播出新闻368篇,其中省电视台播出10条,省广播电台播出8条,在全市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5条获奖,其中《资讯广告》栏目获一等奖。2011年全县共新建杆路75公里,新安装有线电视5700户,其中农村网新发展用户4993户,全县数字化整转607户。截止年底,全县共建成有线电视网络485公里,有线电视用户3.8万户,其中数字化用户1.33户,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4.72%,先后为12个镇政府、5个社区中心、233个行政村解决了应急广播网络设备配套问题,为今后全面建设全县应急广播网奠定了基础。 九、卫生、体育 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得到进一步加强。2011年底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23所,拥有床位1180个,卫生技术人员1788人,全县新农合村级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达到198所。截止2011年底全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43.4万人,参合率达到98.0%,全年共为64.1万人次参合患者报销补偿医药费用7991.8万元,其中:住院补偿人次和费用分别为39946人次、6754.5万元;门诊统筹补偿59.9万人次,补偿金额1080万元。2011年脊灰、麻疹类等11种疫苗单苗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儿童常规免疫报表网报及时率、完整率等指标均达到100%;孕妇住院分娩率达99.96%;新生儿死亡率3.01‰;婴幼儿死亡率3.82‰;儿童保健覆盖率85.06‰。疫情网络直报率100%,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77.81/10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年共检查非法无证行医18户,取缔非法无证诊室8户,药店非法无证坐堂行医9户、非法义诊1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