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招商引资回落明显。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下降40.0%;,实际利用外资733万美元,下降82.5%;实际到位内资8.58亿元,增长64.7%。 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全区接待游客951.98万人次,增长17.0%;旅游业总收入91.93亿元,增长17.1%;全区现有旅行社86家,比上年增加3家;星级饭店30家,比上年增加1家,客房数4912间,增长0.6%;饭店客房出租率为68.5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39.17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25亿元,增长18.7%,比上年分别提高4.4个和8.1个百分点,分别完成年度预算数的102.3%和106.9%。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1.27亿元,增长18.7%。其中四大主体税种仍占主要地位,四大主体税种共完成14.96亿元,增长9.9%,但低于税收收入增速8.8个百分点;小税种成为增长新动力,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八项小税种共完成6.58亿元,增长52.5%,大大高于税收收入增速,贡献率达到67.7%。 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年,全区一般预算支出24.83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民生类支出18.70亿元,增长27.4%,占支出总额的75.3%,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民生九大类支出中,除农林水事务略有下降2.1%以外,其他8类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安全、教育等支出分别增长123.1%、72.1%、22.0%和15.0%,其他四类也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金融存贷款运行平稳。截止2011年末,我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20亿元,增长18.7%;人民币贷款余额2045.8亿元,增长22.5%,其中个人贷款843.47亿元,企业贷款1196.22亿元,分别增长13.9%和29.1%。 七、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 深入开展绿化、洁化行动。全区绿化面积达1403公顷,全年新建垃圾坞93个,新增果壳箱近3000个、临时垃圾转运点10余座,日外运垃圾能力达100余吨。实行道路清扫保洁分级管理,主干道实现18小时动态保洁,主要景观道路实现24小时保洁,城区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以上。全年共处理垃圾死角1.25处,处理垃圾16.85万方,创建13条卫生严管道路。 持续推进市政公用管理。全年养护道路471条、桥梁141座、隧道2座、地下通道5座。修补沥青路面6250平方米,修补人行道5741平方米,改建下水道11处,疏通下水道1.70万米,清理落水井1.80万座。 生态建设成效显着。全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态垃圾坞(桶)222个、生态停车场2个、生态楼27幢、太阳能路灯715套。成功创建3个省级生态街道(原水心、广化、南浦街道)、2个市级生态街道(原五马、蒲鞋市街道),建成省级绿色社区18个、市级绿色社区15个、区级绿色社区12个、区级绿色家庭2000户。投入生态补偿资金300万元,创建市级生态村3个、区级生态村3个,已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乡(原双潮乡)、4个省级生态乡镇(原藤桥镇、原临江镇、原七都镇、原岙底乡)、30个市级生态村。 污染减排与治理深入推进。温州市西片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量7万吨/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保持下降态势,我区荣获浙江省“十一五”污染减排优秀集体称号。全年征收排污费1507万元,受理群众投诉574件,办结率100%,出动监察人员1.47万人次,检查企业4334家次,监督监测企业138家次,立案查处117家,依法取缔“十五小”企业122家,捣毁非法制革转鼓1140只。节能降耗取得积极成效。据初步测算,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0%,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现有幼儿园112所,小学45所(含77个校区),初中9所。在园幼儿3.37万人,在校小学生6.18万人,初中生0.48万人。幼儿入园率99.6%,小学、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率达到98.8%,“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100%。22所集团学校、幼儿园涵盖区内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稳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全面实行免费免试就近入学。 教育水平和教育设备同步提升。全年创建省艺术特色学校1所、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2所、市素质教育示范校3所、市现代化学校1所,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70%;创建省等级幼儿园15所,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80%。所有公办学校仪器配备均达到省I类水平,全面实现班班有多媒体目标,在7所学校创设市少儿图书馆分馆;创建市信息化达标学校19所、市示范数字化校园1所、市数字化校园3所。顺利通过浙江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工程示范区评估验收,再度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优秀单位。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累计33家;新增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累计90家;新增浙江省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2家,累计5家;新增各级专利示范企业14家,累计80家。积极开展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重点的创新体系建设,全年新增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家、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家,累计拥有各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12家。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2项,获资金支持225万元,其中国家创新基金支持2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计划1项,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产学研合作共签订技术合同4个,合同成交金额2354.8万元。全年专利申请量2204项,专利授权量1666项,分别位居全市第二、第三名。2011年,全区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3470万元,同比增长16%,我区创建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有综合文化站16个,农家书屋52家,“非遗”传承基地1个,获“温州市十佳综合文化站”2个,市“金海岸文化网”2个,省市文化示范社区5个。全年文艺作品获省级及以上奖项29项,举办“红歌献给党”、金秋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68场,文艺下基层演出126场,送电影下乡1507场,送书下乡4.25万册。组织非遗项目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完成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的申报工作。 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全区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单位1400余家,其中娱乐业137家,网吧175家,印刷单位502家,出版物单位330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07家,电影院3家,演出场所44家,演出单位3家。全年文化主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634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2553家次。 在国际大赛中,我区射击运动员朱启南破一项世界纪录,游泳运动员吕志武破一项亚洲纪录,在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我区运动员获1金1银3铜。成功举办鹿城区第七届运动会,鹿城区首届小龙舟比赛,率先成立鹿城区龙舟协会;全年建成省小康体育村2个、灯光篮球场1个、乒乓球室5个、室内外健身场地17个、健身点(苑)43个,维修、更新健身器材1500余件;水心、桃李等9个社区成为省级体育先进社区,藤桥镇通过省级体育强镇复评,仰义高尔夫俱乐部、江心西园水上乐园创建为省级休闲体育示范基地,新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10个、项目训练点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