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台儿庄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2-06-19 枣庄市台儿庄区统计局

国地税税收实现快速增长。2011年,全区共实现税收8.31亿元,增长28.2%。其中,国、地税分别实现税收4.94亿元、3.37亿元,分别增长24.4%、29.5%,分别实现区级税收1.10亿元、2.35亿元,分别增长27.7%、24.1%。

金融机构平稳运行。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1.6亿元,较年初增加6.2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7.39亿元,新增0.87亿元;个人储蓄存款余额33.61亿元,新增6.05亿元。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4亿元,较年初增加3.3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9.5亿元,新增1.54亿元;中长期贷款6.79亿元,新增1.31亿元。全区存贷差24.21亿元,较年初增长13.2%,存贷比53.1%,较年初增长0.2个百分点

保险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区2011年共实现保费收入1.78亿元,增长42.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22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56亿元。全年各项保险理赔金额2295万元,其中,财产险理赔1181万元,寿险理赔262万元,寿险给付852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21处,在校学生4.62万人。其中,高级中学2处,在校学生4770人;职业学校1处,在校学生2555人;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学生18人;小学47处,在校学生23067人。全区教职工总数3436人,师生比1:13.4。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2011年,全区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79.6万元,增长42%,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5个,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全区专利申请60项,专利授权30项。企业厂办科技机构29个,本年新增2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全区年末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剧院、影剧院5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700场,观众11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出(映)80场次。电台1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节目2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电视台1座,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节目3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全区有线电视用户2.4万户。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11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5个,妇幼保健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43张,卫生技术人员125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主力医师428人,注册护士704人。继续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农村卫生室建设项目110个,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枣庄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全区第二次运动会等赛事,极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2011年,全区共参加全国级及以上比赛项目2人次;参加省级比赛项目8人次,获得金牌2枚、银牌5枚、铜牌1枚。

十、城市建设

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区城区面积13.92平方公里,综合性广场4个。全年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84亿元,完成城区主干道综合改造2.41公里,新增道路面积6.79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17.78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厂1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83.4%。

十一、资源、环境保护

资源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年年平均降水728.4毫米,增长5.6%,全年新造绿化林地764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4.2%。

环境保护成效显着。全年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2天,同比增加5天,大气污染指数为92。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52毫克/立方米、0.045毫克/立方米和0.094毫克/立方米。全区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346吨,二氧化硫273吨,分别比上年下降4.0%和6.6%。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1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313221人,比上年增加3272人。其中,农村人口235995人,城镇人口77226人。全区人口出生率11.3‰,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长率5.9‰。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193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463元,增长18.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67元,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14元,增长12.2%。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2011年,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万人、4.7万人、1.68万人和0.91人,分别比同期增加3408人、10000人、621人和830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顺利开展,全区累计征收农村养老保险1456万元,累计发放养老金3.56万人、2160万元。

福利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2011年,城镇保障人数1935人,发放补助金373万元,人均月补助150元,同比提高30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8276人,发放补助金947万元,人均月补助95元,同比提高20元。

注:

①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③本公报使用数据为初步核算数和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