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道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6-15 永州市道县统计局

对外贸易总量减少。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37.1万美元,比去年持平。其中,出口总额851.9万美元,增长3.9%;进口总额185.2万美元,下降14.7%。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项目71个,实际到位内资36.56亿元、外资75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3%、7.1%。引进晶石电子、晶辰电子等10家投资过亿元的核心项目。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中加快。2011年,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客运量1166万人,比上年增长5.3%;完成客运周转量110384万人公里,增长21.5%。完成货运量536万吨,增长11.9%;完成货运周转量112456万吨公里,增长25.2%。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含村道)2256.7公里,增长11.6%。新建通乡公路4条24.5公里、通畅工程123条232.6公里。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43772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8207万元,增长16.5%。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6597户,减少10.6%,其中乡村固定电话用户11419户,增长1.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90万户,增长11.1%。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92万户,比上年增长28.6%。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0.83万人次,增长7.9%;实现旅游总收入266万元,增长8.2%。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加快增长。2011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50030万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376万元,增长51.3%。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0367万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013万元,增长40.3%。

金融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40433万元,比年初净增97904万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7913万元,比年初净增92801万元,同比增长18.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7363万元,比年初净增19499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35270万元,比年初净增24450万元,增长22.1%。

保险业不断发展。全县共有保险公司4家,实现保费收入15829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33万元,增长18.1%;人身险保费收入12696万元,增长7.1%。年末共赔款和给付支出4504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675万元,增长21.2%;人身险赔款和给付支出2829万元,下降9.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2011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83%。年末全县共有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9191人;普通中学39所,在校学生32734人;普通小学265所,在校学生66511人;幼儿园(班)107所,在园(班)人数36546人。教职员工7376人,其中专职教师6489人。

科技工作取得实效。2011年,全县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8件。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合格县。科茂林化、奥盟电器、美莱珀科技等3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全县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名胜风景和文物保护单位58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66个,艺术演出4.9万场次,艺术表演场馆1个,文化站26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藏书52.816万册。新建文化站16个、农家书屋295家。全县电视发射台1座,卫星电视接收站台53个,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1.9%,有线电视用户7.56万户,新增广播“村村通”90个村。

卫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不含诊所)33个,其中:医院6所、卫生院23所,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各1个;拥有床位总数1377张,比上年增加87张;卫生技术人员150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37人,注册护士539人。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0所。新农合参合率、统筹区域内报账率分别达到99%、73%。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11年,全县共有电脑体育彩票布点32个,全年完成销售额850万元,比上年增长63.5%。参加省级体育比赛,我县运动员获金牌4枚、银牌6枚、铜牌5枚的好成绩。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年末全县总户数19.13万户,总人口74.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45万人,乡村人口46.04万元;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0.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88万人。2011年计划生育年度全县人口出生率12.00‰,死亡率6.08‰,人口自然增长率5.92‰;施行计划生育手术11602例,其中:结扎2712例,上环6256例,取环1312例,引流产1322例。

城乡居民生活日益改善。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72元,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718元,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7.7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53元,比上年增长18.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61元,增长15.1%;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6.15平方米,增长6.3%。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2011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89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60人,发放创业贴息贷款5363万元。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0943人,比上年末增长4.6%;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357人,增长11.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4012人,增长28.7%。全年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078人,比上年末减少6.4%;领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2634人,减少16.1%。

十一、节能减排与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全县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17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475.6千瓦时/万元。化学需氧量削减346.59吨,削减率为1.47%;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517.84吨,削减率为8.47%;铅削减60.73千克,削减率为39.1%,均完成减排目标任务。全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地表水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达到90%以上。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2011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5起、死亡10人,同比分别下降84.4%和9.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人,下降28.6%;无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道路交通事故起死亡10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12人,同比分别增加1人、上升9.8%。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