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沭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7-31 宿迁市沭阳县统计局

五、贸易流通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在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升级、市场发展、环境改善、物价上涨等多因素的作用下,全县城乡市场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72亿元,增长17.3%。按行业分:批发业9.73亿元、零售业72.25亿元、住宿业1.08亿元、餐饮业10.66亿元,分别增长0.9%、18.1%、59.8%和27.1%。按城乡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68.52亿元、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5.20亿元,分别增长16.0%和21.1%。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8.26亿元,增长18.1%。市场销售持续旺盛,消费品市场的四个主要行业都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增长38.4%,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增长31.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4.6%,汽车类增长22.7%。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7021万美元,增长67.6%。其中,出口总额22052万美元,增长65.3%;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32家,增长60.0%。拥有进出口实绩企业91家,其中累计进出口实绩超百万的有21家,超千万的有6家。实际到账外资4277万美元,增长0.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铁路客运量36.07万人、公路客运量4271.26万人,分别增长59.8%和37.4%;完成铁路货运量27.18万吨、公路货运量8464.66万吨,分别增长9.0%和36.6%;完成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181.76万吨,增长29.8%。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682公里,增长8.5%。其中,等级公路2491公里,增长12.5%。年末全县公共汽车运营数量达到1578辆,增长7.1%。其中,城市公交车辆103辆,增长28.8%。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入51895万元,其中城区交通重点工程投资12657万元、农村公路建设投资8492万元、桥梁改造投资2640万元。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8054万元、电信业务总收入12793万元,分别增长23.3%和5.5%。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8.05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6.41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21.65万户。年末城市住宅电话用户4.74万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21.0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3.6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8.29万户,分别增长55.7%和32.5%。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县紧紧围绕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精品乡村旅游点集群的目标,深入挖掘“虞姬故里”历史品牌,积极放大“花木之乡”旅游资源,着力构建大生态、大旅游、大观光体系,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实施“花木兴县”战略的品牌产业。年末,全县拥有各类旅游景点15处,其中,国家2A级旅游点7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自驾游基地1处、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处、省级乡村旅游精品1处、拥有旅游星级饭店5家,旅行社10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4.65亿元,增长45.5%。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4.67亿元、地税部门完成26.38亿元、财政部门完成23.60亿元,分别增长51.5%、42.0%和46.0%。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7.28亿元,增长42.0%。其中税收收入26.92亿元,增长40.3%;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2.2%,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财政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74.15亿元,增长28.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0.56亿元,增长27.0%。农林水事务、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重点支出不断增强,分别增长29.0%、30.0%、62.1%、33.2%、133.7%、13.3%、28.0%。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7.22亿元,比年初增加37.68亿元,增长18.9%。其中,单位存款余额84.64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0.45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12.55亿元和23.59亿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8.05亿元,比年初增加32.48亿元,增长22.3%。信贷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中长期贷款投放大幅增加,年末余额达到76.93亿元,比年初增加13.24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总收入7.34亿元,比上年增加20.44亿元,增长38.6%;保险赔款总支出1.05亿元,增长3.2%。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按照“百万人口”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坚持“三高三化三精”的理念,不断完善东部城区功能配套、加快老城区改造、推进南部新城建设,尽快形成老城区、东部城区、南部新城“三区联动、一体两翼”的发展新格局,打造江北最大、最美县城。

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增强。全年完成外沭河沿线道路改造、泰州路改造等20余项城区市政工程的方案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累计铺设道路27.8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25公里,年末建成区配套面积达到83平方公里,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5.2平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0万吨/日,年供水总量2340万吨,年天然气供气总量1502万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开展生态县创建工作,完成沭城镇、庙头镇、贤官镇、万匹乡等4个国家级生态镇申报创建材料;完成新河镇周圈村、堰头村,庙头镇聚贤村,贤官镇贤官村等4个国家级生态村申报创建材料。县域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全年有351天,县域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精心实施南湖公园、外沭河苗木移植和绿化改造、行政中心苗木增植等18项绿化工程,城区新增绿化面积7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413公顷,绿地面积2233公顷,分别增长6.9%和4.8%。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8.5%,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率达100%,城市绿化覆盖率40.2%,县域森林覆盖率达到28.8%。

九、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瞄准“打造苏北职教龙头”地位,县教育园区已有省高院、南师大等22家省级机关及省内外高等院校同意来沭合作办学。培训中心、体育中心、图书馆、如东实验学校等相继建成使用,教育园区从初级中学到高级中学体系基本形成。2011年,全县中高考成绩再攀历史新高,有8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全县拥有各类学校222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68所,技工学校1所,小学15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总数13654人,其中:普通中学教师7412人,小学教师6044人。全县幼儿园总数62个,在园幼儿数量5.53万人。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全县688个定点村卫生室新农合VPN专用网络建设和系统软件安装工作,实现门诊补偿费用现场结报。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197亩、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260张的县人民医院新区投入运行;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的中医大厦主体工程竣工;南关医院、中山医院病房楼建设正在加速推进;陇集、马厂、塘沟、庙头、韩山、华冲等6家乡镇中心医院建设已通过省级验收。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数900个,其中:医院55个,卫生院3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4113张,卫生工作人员4895人,卫生技术人员410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85人、注册护士2522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395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50人、注册护士1592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2‰,婴儿死亡率4.5‰,产妇住院分娩比例、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均达到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