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连云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连云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沿海开发战略机遇,按照“立足于好、致力于快、能快则快”的发展要求,大力实施“二产强区、三产富区”发展战略,坚持以“161”重点工程82个项目为主抓手,以打造精品城市、突出产业支撑、实施民生工程和加强效能建设为着力点,创新机制加快项目推进、开拓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89亿元,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同比下降-7.7%;第二产业增加值24.26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27.24亿元,增长15.9%。全区经济结构比为7.9:43.4:48.7,一产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7个百分点,二产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三产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全区人均gdp达到40886元,较上年增长16.5%。 改革创新纵深推进。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调整完善了连云新城、中央商务区等十大指挥部(领导小组),抽调机关干部压向工程一线,推行“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各重点工程的快速有序推进。创新资金运作模式,海州湾发展集团成功发行10亿元公司债券,实现了用资源换资本、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历史性突破。继续推进连云开发区“四制一化”机制,深化区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做好区划调整交接工作。 二、农业 农业经济平稳下降。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96亿元,较上年下降7.98%,其中渔业产值6.77亿元,下降7.66%;农林牧产值1.15亿元,下降10.15%。全区水产品产量4.77万吨,下降14.12%。年末,全区实有耕地面积0.76千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3千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3千公顷;棉花播种面积0.03千公顷;油料、蔬菜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0.27千公顷。粮食总产量0.67万吨。 特色农业稳步增长。大力推广养殖新品种,增养梭鱼、青蟹等品种近20个,形成了8万亩藻类、3万亩贝类、1.3万亩海珍品和5万立方米海水育苗四大海水养殖基地。持续调减传统种植业,扩大食用菌、茶叶等特色产业规模,加快培育骏都生物、国盛食用菌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5500万美元,列全省前列。加快板桥紫菜工业园区、鑫海紫菜加工园区建设,我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紫菜生产加工基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位增长。2010年,连云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4.71亿元,同比增长54.5%。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3.58亿元,同比增长23.1%。2010年继续实施工业强区的战略,强化运营服务,对根深纸制品、恒文基塑业、海多爱食品等新投产企业,加强运行监测,确保平稳运行;对中远船务、丽港稀土等重点规模企业,引导技术创新,加大技改投入,实现产业升级,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对中彩多晶硅、惠通再生资源等竣工项目强化服务,对东茂矿业等在建项目加大推进力度,确保了按期投产达效。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强劲增长,呈现了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增长态势不断向好、支柱产业和园区经济支撑明显等特点。全年产销逐月增长速度均超过40%以上,其中有4个月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态势,规模工业经济总量达54.71亿元。全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15家,累计完成产值37.42亿元,占全区规模总产值的68.4%,拉动全区规模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全区农副食品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支柱行业实现产值32.33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59.1%,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园区集聚效应继续增强,连云经济开发区、云山中小企业园、板桥紫菜加工园共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3.77亿元,同比增长56.23%,占全区规模产值的80%。 工业体量不断壮大。2010年,我区共计净增规模企业14家,完成市考核计划的140%,比市考核目标多4家。尤其11月份新增的东茂矿业、中彩多晶硅等5家企业年生产能力达50亿元,有力地拉动了全区规模工业的增长。 工业扶持力度加大。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与中科院、南京工业大学等2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海水化工有限公司设立了博士后科技工作站,2010年全区累计申报各类专利180余项;充分发挥海发集团、金港担保公司等投融资平台作用,推进银企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亿元;组织企业参加苏州中小企业博览会、广州企业产品交易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全面促进企业提档升级。 建筑业生产增长迅速。全区17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63.76亿元(不含国外施工产值),比上年增长43.61%。竣工产值38.88亿元,比上年增长38.5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37.36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75.42%,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达89.67万平方米;期末从业人员达9410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85.78亿元,较上年增长22.24%。二产和三产投资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明显,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9.33亿元,较上年增长38.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5.63亿元,增长15.74%,占全区总投资的64.85%。 房地产开发市场平稳运行。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14.94亿元,较上年下降0.26%;施工房屋面积244.42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2.5%;其中住宅面积203.64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0.7%;竣工房屋面积完成65.2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640.9%。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74亿元,较上年增长0.7%。 五、城市建设 海滨城市特色加快彰显。连云新城已形成北固山大道、平山北路等“三纵三横”路网框架13.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竣工房地产10万平方米,建成海州湾商务中心、法检两院业务楼及平山路景观桥、胜利湖景观绿化亮化等一批亮点工程、精品工程,永泰山海自在、融侨华府、保利香槟国际等一批高档房地产及海湾路、行政西路、海滨大道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连云新城形象进一步彰显。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完成瑞丰翔龙湾、海滨疗养院等地块拆迁任务,金港湾商务大厦、金海国际等一批地标建筑基本建成,金海财富广场、鸽岛亮化改建等工程全面竣工,金海滩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区域性商务中心初显端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