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连云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墟沟老城改造成效明显。加大拆迁改造力度,完成建开小区等地块拆迁15万平方米。加快完善城市配套功能,铺设海棠路、大港路等污水管网5.4公里,推进西墅闸建设,整治西墅排洪河道及李家涧等涧沟5条,迅速提升了老城区排污防洪功能。加快海滨公园、北固山森林公园、连徐高速入口等重要节点改造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8万平方米。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日出东方、金源凤凰城等房地产项目开发362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结合“四城同创”,全面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抓好马路市场、涧沟垃圾、散货货场等集中整治,严厉查处违法建设、噪音油烟扰民、企业非法排污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强化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合理分流疏港车辆,新上信号灯、护栏等交通设施,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实施中山路、海棠路、大港路美化亮化工程,美化亮化楼体61栋2.2万平方米,市容市貌不断刷新。 六、服务业、国内贸易与旅游 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2010年融资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海发集团10亿元企业债券9月28日成功发行,为全区实现跨越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服务业项目稳步推进,中山路大修竣工通车,海棠路、大港路沿线景观改造完成,海鲜美食城、高公岛海产品交易市场正式营业,海滨公园二期改造、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沿线建筑美化亮化刷新等工作全面展开,海港星城、沃尔玛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集聚效应初显,宏昌物流、万邦物流、闽联实业、宝旺钢材城等重大物流项目快速推进。旅游商贸同步推进,连岛大沙湾休闲中心、景区亮化、新购置游艇等一批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后云台山旅游开发进程加快,带动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27.24亿元,增长22.2%。 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区拥有消费品市场14个,其中亿元市场数达到1个。亿元市场实现成交额2.58亿元。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4.3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1.5%。全区现有个体工商户达6720户,注册资金24938万元;全区私营企业达2573家。 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实施景区环境扮靓。投资70万元,安装庭院灯、草坪灯、led灯等亮化设施,对大沙湾至苏马湾沿线进行美化亮化,进一步提升整体形象。加强景区硬件建设。投入700余万元进行一期装潢的大沙湾休闲中心已投入运营;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苏马湾森林木屋改造、金圣禅寺木结构加固、苏马湾景区路边盖板铺设、沐浴间更新、景区绿化亮化等工程,进一步改善了旅游服务条件。丰富旅游内涵。打造着名的婚纱摄影基地,接待婚纱摄影团队2000余批次;举办前三岛海上垂钓大赛,吸引百余人参赛,为打造前三岛“江苏沿海垂钓休闲基地”打好基础;推出“浪漫连云港海上之夜”、“连岛沙滩篝火晚会”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饱览港城夜色美景。全年接待游客401万人次。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5亿元,增长17%。 七、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快速突破。以“打造基础型产业、发展基地型企业”为目标,围绕盐化工、金属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定位,紧盯世界五百强、中字头及民营五百强企业,进一步放大沿海开发效应,广泛开展各类招商活动,同时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强化难题会办,快速突破重大项目,总投资200亿元的益海盐化、120亿元的环球铜业、60亿元的万邦物流等一批龙头型、旗舰型重大沿海产业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开工建设,招商引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板桥工业园盐化产业扩展区、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产业集成区初步形成。全年招引过亿元项目13个,总投资4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123万美元、引进内联资金44.35亿元,分别增长11.7%、13.5%。 八、财政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4.36亿元,同比增长35.2%。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6亿元,同比增长34.6%。连续10个月实现超35%以上的增长幅度,其中有4个月超50%以上增长,国税、地税、财政三个部门征收齐头并进,1-12月份分别增长48.4%、35.2%、33%;主体税种增收增幅较大,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3.1%、31%、115.8%。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年财政支出18.75亿元,较上年增长38.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39亿元,增长35.8%;基金支出12.36亿元,增长39.7%。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341万元,增长29%;教育支出16782万元,增长62.5%;科学技术支出855万元,增长24.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66万元,降低7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55万元,增长29.4%;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支出分别为1512万元和21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031万元,增长53.6%;农林水事务支出3588万元,增长5.7%;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2450万元,降低21.8%;其他支出6728万元,增长120%。 九、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得到加强。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5个,促成5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我区被省命名为“江苏省科普示范区”,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区考核。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近3亿元,维修改造校舍17万平方米,东港中学顺利搬迁,大港职教中心新校区投入使用,连云港高级中学主体完工,江苏省连云港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正式开放。优化教育布局,新港实验学校初中部整体搬迁,连云港大港中等专业学校成功组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高考、中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全市率先通过省教育现代化验收,被省检查组评价为“真情实意重视教育、真金白银投入教育、真抓实干办好教育”。全区共有中、小学和幼儿园40所,其中普通中学6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5所、幼儿园18所。在校学生数23566人(含幼儿园),其中中小学生数19422人。小学学生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8.5%、巩固率均为99.2%。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全区各类学校占地面积55332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3885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3.37万平方米,计算机3953台,图书藏量41.7万册,电子图书藏量220万册。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区实有教师1578人,其中大学专科学历以上教师1418人,占全部教师的比重为89.8%;中小学中高级职称教师达1136人。 成人教育成果突出。全区拥有各类职工学校1所、社区教育中心校7所,民办教育13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稳步发展,今年参加报名考试人数2409人,其中接纳新生报名1840人。到年底,全区累计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的人数已达2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