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沭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更是我县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苏北全面争第一、全省年年有进位”的发展定位,秉承“全方位、全领域、全激活”发展理念,更高举起“工业强县”大旗,全面做活“投资拉动”文章,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保障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县经济总量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GDP)在上年突破300亿元的基础上,再次实现新跨越,突破400亿元,达到410.45亿元,增长1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5.8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5.57亿元,增长16.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60.80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9.02亿元,增长12.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582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215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6∶44.0∶37.4转变为16.1∶45.2∶38.7。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9.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全民创业、“三来一加”专业村和示范村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年末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1.78万家和11.43万户,分别增长44.7%和50.6%。全年个体私营入库税收22.34亿元,增长37.6%。 小康建设成效突出。2011年是全县历年全面小康新增达标数量最多的一年。据初步统计,25个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中,有20个指标达到目标值,比上年新增5个,即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小康指标达标率为80%,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园区经济日益壮大。2011年以来,开发区确立“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再造一座新城”的总体目标,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抓手,通过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扩能升级、项目清理”四项竞赛活动,开发区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2011年末,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7平方公里,承载项目632个,从业人员10.8万人,逐步形成轻纺服装、林木加工、五金机械、电子新能源、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主导产业。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212.84亿元,增长42.4%;当年新开工项目55个,增长14.6%。其中,新开工工业项目52个,增长20.9%。 二、农林牧渔业 全县围绕创建“省级农业示范县”目标,大力实施“农田增效”工程,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4.28亿元,增长17.7%。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1.78万亩,增长1.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5.14万亩,增加0.34万亩;粮食综合单产455公斤,比上年增加10公斤,增长2.3%;粮食总产量125.09万吨,比上年增加2.91万吨,增长2.4%,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八连增”。全县年末生猪、家禽存栏分别达到49.61万头、580万只,分别增长0.4%和11.5%;全年生猪、家禽出栏达到106.63万头和1720万只,分别增长4.9%和8.9%;蔬菜总产量179.49万吨,增长13.1%。 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3.30万亩、高效渔业面积1.1万亩,年末累计面积分别达到105.17万亩和4.93万亩,分别增长14.5%和28.7%。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年末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29.37万亩,增长20.5%。新增畜禽规模养殖场(大户)96个,累计畜禽规模养殖场(大户)达809个,增长13.5%。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2个,年末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达120个,增长11.1%。 2011年,沭阳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获全省“生猪产业大县”称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35亿元,增长22.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589家,当年新增110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13.16亿元,增长50.2%。其中,轻工业实现总产值173.57亿元,增长59.3%;重工业实现总产值239.59亿元,增长44.3%。全年工业用电量达到18.95亿千瓦时,增长41.0%,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1.1%,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6.58亿元,增长52.9%。其中,大中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91亿元,增长39.0%;股份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3.86亿元,增长45.1%;民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8.98亿元,增长53.6%。规模工业实现利税总额52.42亿元,增长89.9%。其中,实现利润36.77亿元,增长99.8%。 主导产业影响增强。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木材加工、纺织服装、酿酒食品、机械电子等四大主导产业共实现总产值261.21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3.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77亿元,增长13.2%。年末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67家,增长9.8%;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45.11亿元,增长30.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4.17亿元、安装工程产值0.59亿元,分别增长28.7%和100.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7.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5.86万平方米,增长3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05.90亿元,增长35.7%。其中,工业项目投资151.06亿元,增长32.5%;房地产开发投资48.41亿元,增长33.7%。按产业分,一产投资0.52亿元、二产投资151.59亿元、三产投资53.79亿元;按城乡分,城镇投资182.23亿元、农村投资23.66亿元,分别增长35.1%和40.2%。全年投资项目总数330个,增长9.6%。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48个,增长21.4%;本年竣工项目162个,增长14.9%。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82.45万平方米,增长6.1%。其中,住宅483.18平方米,下降3.8%;商品房销售面积115.52万平方米,下降4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9.02万平方米,下降46.6%;商品房销售额44.57亿元,增长1.1%。其中,住宅27.61亿元,下降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