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区工业园区“七通一平”面积当年完成4988亩,累计完成42568亩;基础设施投入完成7.3亿元,累计完成53.1亿元;当年进驻企业136家,累计进驻企业1015家;当年引资到位额62.8亿元,累计完成288.8亿元。全年完成141个重点项目,新增就业岗位14264个。 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招商引资、科技项目建设顺利。2009年,新引进企业16家,其中内资企业14家,注册资金11250万元;外资企业2家,注册资金480万元。完成税收2858万元。泽酩观赏鱼、非膨化挤压技术生产燕麦片研究与开发、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信息系统示范应用、蝴蝶兰优良品种的基因工程改良种苗推广应用、微灌与微咸水灌溉新技术示范推广等重要项目进展顺利,多数研发任务已经完成。园区扩域及新入驻企业生产建设步伐加快。天津市供销商社10000㎡冷库、欣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1000㎡储藏库和生产厂房、康脉欣科技有限公司36000㎡生产车间和松江投资7000万元的智能温室、锦堂投资5000万元的生态园、迎新村的农业观光园、农林局投资1000万元的试验示范基地和绿化苗木繁育基地等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 七、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建设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在地口径)完成265.5亿元,比上年增长83.24%,完成年计划目标112.97%。按产业结构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73.38%,占全部投资的1.1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1.2亿元,比上年增长70.05%,占全部投资的38.1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92.84%,占全部投资的60.72%。 区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9.8亿元,同比增长70.57%,共有项目751个,同比增长51.41%。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64.4亿元,农村投资5.4亿元。按所有制形式分,全区个体、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5亿元,占全区投资完成额的45.08%;三资企业完成投资14.8亿元,占全区投资完成额8.73%;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占全区投资完成额16.79%;国有单位完成投资24.0亿元,占全区投资额的14.10%。其他类型公司完成26.0亿元,占全区投资额15.30%; 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2009年我区建设总投资金额153.7亿元,其中包含路网建设、道路综合整治、市政道路建设、绿化建设、配套建设、供热建设等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1.6亿元,完成计划的132%;房屋建设总投资112.1亿元,同比增长107%。今年全区在施建筑面积1107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厂房及公建374万平方米,住宅面积733万平方米。住宅建设中商品房在施面积274万平方米,今年新开121万平方米;村民安置用房在施面积459万平方米,其中今年新开面积169万平方米。新修道路3条,新建桥梁2座,同时承担了天津大道上土任务、津港高速、蓟港铁路的建设协调工作以及津岐路(咸水沽段)、津港路(一期)、梨双路、津歧路(北闸口段)、津港路(二期)、汉港路、盛塘路综合整治工程。签定供热合同6家,承揽业务4968万元,新增供热面积43万平米,完成计量供热收费面积7.78万平方米。 我区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刺激以及各开发企业的努力下,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7.5亿元,同比增长40.48%;房地产施工面积61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59%;竣工面积10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96%;销售面积14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40%;实现销售额90.8亿元,同比增长141.94%;完成税收4.2亿元。 八、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2009年末,全区民营经济单位21315户(含个体户),注册资金435.1亿元。其中,新增民营经济单位3743户,新增注册资金142.0亿元。全区累计注册资金500—1000万元的民营企业629户,1000—10000万元的民营企业640户,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50户;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3亿元,同比增长92.30%;上缴税金35.2亿元,同比增长33.33%,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新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9项,重点支持区科研攻关计划项目10项、区科技创新专项项目23项和科研补贴类项目34项。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06项,申请专利1000项,为28家企业申报专利100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申报数量比上年提高了近一倍。 十、卫生、文化和体育 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启用小站、北闸口卫生院新院,完善防控工作组织,制定我区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和诊疗流程,还制订了远程会诊实施方案,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卫生院与三甲医院的远程会诊,通过网上平台实现了我区医生和医疗专家对病人病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2009年,全区卫生局属各医疗单位共完成门诊急诊诊疗人数169.8万人次,住院2.3万人次,病床使用率78.41%,急诊抢救成功率93.32%。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了第五届文化艺术节,开展10项大型文化活动,认真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建成3个镇级文体中心,津南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水平。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新建村居健身小区74个,举办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20项,少儿体校5个项目保持全市领先,我区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54.5万人,户籍人口为41.2万人。 已婚育龄妇女85925人,其中采取节育措施的81625人,综合节育率95.00%;采取长效节育措施44292人,长效率51.55%。人口出生率9.17‰,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人口形势。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提高。2009年,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03%,其中居民储蓄172.7亿元,增长25.72%。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稳定提高。2009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者报酬首次突破四万元,达40472元,增长27.02%。 农民人均收入继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63.1元,比上年增加1128.91元,增长10.72%。工资性收入仍是我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为7336.6元,比上年增加674.4元,增长10.12%,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62.9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273.5元,比上年增长11.75%。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质量上升。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585.6元,比上年增长10.97%。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户均拥有电冰箱1.1台,空调1台,家用电脑0.3台,移动电话1.8部,普通电话0.5部,微波炉0.3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