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樟树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7-02 宜春市樟树市统计局

全市房地产投资7.13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住宅投资6.68亿元,增长59.8%。商品房销售面积20.47万平方米,下降6.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9.54万平方米,下降7.7%。商品房销售额7.64亿元,增长58.1%,其中住宅销售额7.20亿元,增长51.4%。商品房竣工面积12.10万平方米,增长14.5%。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54亿元,增长18.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7亿元,增长18.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15亿元,增长37%。

全年全市引进境外资金59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7%;引进国内市外资金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32%。全年全市外贸出口97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5%,同比下降222.6个百分点。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完成旅客运输量4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完成货物运输量2034万吨,比上年增长47.5%。货物运输周转量36358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3.7%。其中,铁路运输周转量34336万吨公里,下降18.6%;公路运输周转量311023万吨公里,增长46.0%;水运运输周转量18224万吨公里,下降10.5%。旅客运输周转量4644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0%。其中,铁路运输周转量27438万人公里,增长7.3%;公路运输周转量19008万人公里,增长31.4%。樟树港埠货物吞吐量158.5万吨,比上年增长23.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694万元,比上年下降5.0%。其中,邮政业务量4121万元,增长1%;固定电信业务量4073万元,增长21.1%;移动电话业务量12500万元,下降12.9%。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2324门,比上年增长9.5%。固定电话用户78600户。其中,城市用户35387户,乡村用户43213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63000户,宽带网用户40452户。

全年共接待来樟旅游观光者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其中海外人士3944万人次,增长16%;旅游总收入7.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外汇收入113.3万美元,增长25%。

七、金融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6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同比提高7.9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3.88亿元,增长44.5%,同比提高13.7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31.33亿元,增长33.3%,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7102万元,比上年下降1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894万元,比上年增长13.7%;人寿险保费收入9208万元,比上年下降25.7%。支付各类赔款4451万元,比上年下降36.9%。其中,财产险赔款4147万元,比上年下降9.7%;人寿险赔款304万元,比上年下降87.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为8032人,19559人和44811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40人,特殊学校在校生286人,拥有幼儿园84所,在园幼儿16945人。

高考再创佳绩。普通高校招生共录取3613人,录取率81.3%,高考综合成绩连续5年列宜春市第一。

全年全市科技项目计划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通过鉴定与验收13项,获得地区以上奖励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202件,专利授权量154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3个,商标品牌总量位居全省第一,跻身全国40强。新增省级技术研究中心1家,中药产业基地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专业剧团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20个。全市共有乡级广播电视站17个,有线电视用户63000户,其中农村用户30000户。文化“共享工程”共设基层服务点198个,新建农家书屋81家,建设乡镇文化站10个。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机构34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疗养院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6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93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124张。医疗机构卫生人员299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73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791人,注册护士876人,药师(士)181人,技师(士)126人。

全年全市在地级及以上比赛获得16枚金牌、13枚银牌、21枚铜牌。举办全市性竞赛活动115次,参赛人数1.51万人次。参加第八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取得团体总分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统计,全市年末人口59.16万人。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出生人口7848人,出生率13.48‰;死亡人数3249人,死亡率5.58‰;自增人数4599人,自增年7.90‰。

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842.05元,增加1232.52元,增长18.65%,同比提高3.92个百分点;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248元,增加2349元,增长9.83%。

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36万元,支持个人创业贷款3346万元。市财政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安排资金320万元;弥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资金60万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资金1000万元。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9408人;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人员1106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80639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9219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2008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731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7771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07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6308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762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5597.6万元,救助大病群众5430人次,发放医疗求助金1577.18万元。建成廉租住房500套,经济适用住房120套,棚户区改造830户。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水资源总量1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5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约2438立方米。全市用水总量38792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34465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689万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576万立方米;生态用水量62万立方米。

全市废水治理设施60套,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17万吨/日;废气治理设施75套,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91.5996万立方米/时。40个城建项目已开工30个,完工21个。7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火车站广场、草溪河下游清淤工程等项目已顺利竣工,实现了中心城区每500米左右就有一个居民公共休闲绿地的目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检查验收。共和西路沥青改造等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已接近尾声;新城区建设全面拉开序幕;滨江大道、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场、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