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潼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8-19 渭南市潼关县统计局

文化事业繁荣向上。2011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5个,文化馆面积1200平方米。图书馆1个,面积118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4万册,是上年的2倍。2011年建成农家书屋31家,村级文化活动室1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点34个,农民体育健身场所8个。组织承办的“两会专场综合文艺戏曲表演”、“唱红歌颂扬延安精神,唱赞歌颂扬改革开放,唱家乡颂扬美好生活”、“高桥乡群众戏曲演唱会”、“华府天下”杯秦晋豫黄河三角羽毛球交流赛、“英皇杯”桌球大赛等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县13所医院、卫生院和83个村卫生室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92人,全县每万人拥有技术人员数达到50人以上。其中医生23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561人。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到11.12万余人,参合率达96.95%,152049人次享受了合作医疗补助,补助金额达2311.89万元。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推进。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矿山安全百日整治等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改善了县域7条河流水质,区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查处污染投诉案件15件,取缔三小提金设施1500多台套。积极开展了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一系列工作,接受了市级创模调研,2个市级生态乡镇、12个市级生态村、4个绿色文明学校和一个绿色村庄也正在接受市局检查验收中。

节能降耗成效显着。2011年,全县强化节能监管,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万元GDP能耗由上年的0.913吨标煤下降至今年的0.872吨标煤,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252.09吨,二氧化硫减排52吨,氨氮减排30.04吨,重金属污染物减排257.89千克,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在低水平线上。据5‰人口抽样调查,全县常住人口(指年内在本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不包括在本县登记为常住户口而年内离开本县半年以上的人员)15.5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86‰,死亡率为6.48‰,自然增长率为3.38‰。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4697人,比上年增加1913人,工资总额37983.1万元,比上年增加11333.9万元,人均年工资25698元,比上年增加4761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82元,比上年增长2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6元,增长18.2%。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城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0736人,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48071人。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14651人,已参加失业保险10563人。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7424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558人,农村居民享受低保人数达8396人,全县支付低保资金2190.05万元。全县8482人参加了住房公积金统筹,比上年增加474人,2011年共统筹住房公积金2344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因国家统计口径调整,工业、投资及商贸有关数据,增长速度与2010年实际数据相比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