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彬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9 咸阳市彬县统计局

彬县统计局

2012年4月26日

2011年,是我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突出“和谐”与“发展”两大主题,按照“发展抓项目、结构抓调整、产业抓龙头、和谐抓民生”的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县域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顺利实现“陕西十强县”进位目标,跃至十强县第七位。

一、综合

经济总量突破百亿元大关,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06.1亿元,增长23.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77.24亿元,增长28.8%;第三产业增加值16.27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比重为12:73:15。人均生产总值32737元,增长33.4%(现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9.8%,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9亿元,增长29.0%,其中:农业产值19.66亿元,增长30.2%;林业产值0.19亿元;牧业产值1.78亿元,增长21.5%。实现增加值12.6亿元,增长7.2%。粮食播种面积43.25万亩,粮食总产11.9万吨,其中夏粮6.67万吨;秋粮5.23万吨。油料播种面积7.4万亩,总产0.92万吨。水果总产45.45万吨。当年完成造林面积4.4万亩,育苗面积0.05万亩,零星植树20万株。

畜牧业较快发展。全年肉类产量6438吨,增长21.4%。奶类产量5764吨,增长6.74%;禽蛋产量5200吨,增长26.8%;年末牛存栏2.26万头,猪存栏4.83万头,羊存栏4.27万只,兔存栏24.9万只,家禽存栏30.5万只,水产品产量70吨。

特色农业亮点纷呈。全年新建设施大棚2380座,累计达到6600座;一村一品示范村25个,累计达到68个,大棚蔬菜、食用菌栽培、柿饼加工、金银花种植等特色农业初具规模。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278公里,彬底路、彬麟路升等改造全面开工建设。全县累计投资2558万元,建设饮水工程21处,解决了4.1万人的饮水问题。

新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建成农民新居6370户,其中,实施“三告别”工程4496户,建成村实现了“柏油(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卫生计生室、文化图书室、治安调解室、百货小超市、活动广场、绿化美化”八进村和“自来水、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卫生间、互联网、有线电视”六入户目标,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贡献份额持续增大。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55.37亿元,增长47.7%,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150.07亿元,增长45.8%。完成工业增加值73.91亿元,增长30.6%,实现销售产值148.9亿元,同比增长52.6%,产销率为99.3%。规模工业企业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8户,其中,过10亿元企业7户,过20亿元企业5户,过30亿元的3户。园区建设全面加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基本建成,入驻企业6户,实现产值35亿元,被确定为全省重点科技产业园和重点建设工业集中区;新民煤化工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建材工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评审已经完成,项目推介成功举行,构筑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工业项目进展顺利。下沟煤矿瓦斯抽放站建成投入运行,180万吨煤制甲醇(含配套煤矿)、小庄煤矿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不饱和树脂、煤炭机械厂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定点、土地预审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原煤总产2559万吨,增长24.1%;发电8.78亿千瓦时、增长4.7倍;果汁产量9612吨,增长34.1%;缸瓦1383万片,增长17.1%;水泥22.0万吨,增长44.1%;混凝土10.5万立方米,增长62.0%;自来水268.5万吨,增长33.1%。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建筑企业(资质等级三级以上)7户,完成产值10.34亿元,房屋施工面积65.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0.89万平方米,年末从业人员4133人,全员劳动生产率24.67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37亿元,增长29.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4.63亿元,增长27.3%。城镇新增固定资产40.27亿元,施工项目103个,投产项目43个,施工房屋面积139.37万平方米,住宅112.3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7.56万平方米,住宅4.05万平方米。农民私人建房投资1.74亿元。

房地产开发增势平稳。全县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5户,完成投资额1.8亿元,同比增长26.4%。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7个,房屋施工面积123840平方米,其中住宅113340平方米、办公楼3700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680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09516平方米,销售额2.9亿元,销售套数889套。

五、交通、邮电通讯

2011年末,全县营运汽车2433辆,其中:载客汽车150辆,载货汽车2283辆。

全年邮电通讯业务收入5736万元,增长26.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770万元,增长18.1%;电信业务收入1470万元,增长22.7%;移动联通业务收入2496万元,增长36.3%。

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010户,移动电话用户235975户,互联网用户10598户,有线电视用户44783户,有线电视入户率46.92%。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繁荣,销售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4亿元,增长17.7%,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按地域划分,城镇零售额12.8亿元,乡村零售额3.24亿元。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85亿元,增长15.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19亿元,增长32.2%。

物价持续上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5.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3.4%。

七、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增势强劲,保障能力显着增强。财政总收入28.2亿元,增长7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9亿元,增长47.0%;财政总支出18.95亿元,增长48.4%。

金融业发展较快,贷款力度继续加大。到12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3.61亿元,增长31.0%;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54亿元,增长26.0%。各项贷款余额为58.75亿元,增长46.0%。

八、文化旅游、教育和卫生

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以大佛寺旅游景区开发为龙头,带动旅游产业大发展,精心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公刘教稼苑祭祀大殿已经封顶,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工程全面建成;侍郎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一期和亮化工程已经完工;成功举办了彬县第二届大佛旅游节和第三届柿子节,并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旅游产品推介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6067万元。我县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县”称号。体育中心、文化大厦等重点工程启动实施,镇村文化活动场所快速建设。县图书馆图书总藏量8.8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