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九寨沟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从建设性质分析,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9003万元,同比下降54.6%;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394万元,同比下降83.4%;其他投资430万元,同比下降91.0%;农户投资3699万元,同比增长6.4%。 从产业投资分析,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71万元,同比下降31.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4947万元,同比下降6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008万元,同比下降45.8%。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6397万元,同比下降56.8%;500万元及以下项目完成投资1669万元,同比下降70.7%。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不景气。“5.12”大地震后旅游业的萧条,直接导致我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路下滑,消费品市场今不如昔。2008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44万元,同比减少23455万元,下降40.2%。 (一)分销售地区看:由于我县消费品市场的特殊性,漳扎镇的消费品市场占县以下市场的大部分。旅游业的不景气,直接导致县以下市场零售总额下降幅度大大超过了县级市场。2008年,县以下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95万元,同比减少21502万元,下降67.4%;县以上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49万元,同比减少1953万元,下降7.4%。 (二)分销售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下降幅度最大。2008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837万元,同比减少18672万元,下降59.3%;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743万元,同比减少4778万元,下降18.0%;其他行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4万元,同比减少5万元,下降2.0%。 (三)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523万元,同比减少1750万元,下降53.5%;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466万元,同比减少990万元,下降40.3%;私营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9362万元,同比减少14733万元,下降4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实现零售额727万元,同比减少574万元,下降44.1%;股份制及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11766万元,同比减少5408万元,下降31.5%。 招商引资有了新的进展。2008年,我县进一步树立“亲商、安商、富商”服务意识,加快建设“讲法治、重信誉、低成本、高效益、好服务、可持续”的投资软环境。认真搞好项目包装、推介工作,主动与县外企业、商家联系项目,敲门招商。积极参加“西部博览会”等招商引资活动,洽谈项目15个,其中有4个招商项目已成功引进,引进资金45188万元。 六、旅游 年初冰雪灾害、“3.16”阿坝打砸抢事件、“5.12”地震及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广的天灾人祸,使我县旅游业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2008年共接待游客69.7万人,同比减少225万人次,下降76.4%。其中: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64.3万人次,同比下降74.5%;神仙池景区0.2万人次,同比下降94.4%;其他游客5.2万人次。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82145万元,同比下降72.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59万美元,同比下降69.7%。旅游业实现增加值26154万元,同比下降65.7%,占GDP的30.0%。 七、邮电通讯业 邮电通讯业务下滑。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178万元,同比下降8.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930万元,同比下降1.8%。移动电话用户36600户,同比下降1.9%,固定电话用户18482户,同比下降32.5%,互联网用户2824户,同比下降0.4%。 八、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一)“两基”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 为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2008年教育局把防止学生辍学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使我县“两基”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全县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3%;辍学率为0.04%;毕业率为100%;15周岁完成率99.7%;三残儿童入学率87.62%。初中升学率68.0%,高中升学率61.9%。 (二)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 2008年,我县对教育投入8993万元,同比增长56.9%;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使用了免费教科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春季和秋季各有11483人和11178人免除了学杂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在校学生春季和秋季各有4708人和4811人享受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全年补助资金539万元。 (三)继续实施“易地育人”试点工作 根据《阿坝州综合防治大骨节病“易地育人”工程总体规划》,继续对713名大骨节病区5至15周岁学龄儿童实行易地中心校和中学寄宿就读。 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我县继续狠抓广播电视基础建设,努力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永乐镇、漳扎镇和安乐乡、永丰乡分别建成了光纤信息传输网络体系,大部分乡镇建立了有线电视小系统。4886座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转星调整顺利完成,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到65.0%和97.5%。 医疗卫生条件日趋完善。2008年政府对卫生的投入3193万元,同比增长41.5%。配置了彩色B超、全州首台高档救护车等医疗设备。医疗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形成,卫生设施明显改善,医疗水平逐步提升。年末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3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1所。医院、卫生院床位279张,卫生技术人员281人。全县医疗机构诊疗人数达到20.39万人次。 全县医疗急救网络基本形成,急救中心启动后,切实提高了“120”急救系统的应急服务能力,年内共接听“120”求救电话210次,出诊208人次,抢救100人次(接诊游客39人次),“120”出车率达100%,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县户籍人口64891人,同比增加1272人,增长2.0%。其中农业人口45058人,少数民族人口23930人。全县常住人口7151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31‰,城镇化率38.4%。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增有降。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支出减少。2008年我县受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县财政极其困难的局面下,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保障职工工资不因受灾而减少。全县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44元,同比人均净增1044元,增长9.7%。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调资政策的影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性收入增长。全年人均工薪收入9176元,同比增长26.6%,人均净额增加了1929元。由于国家政策性调资,2008年1月公务员工资大幅上调,事业人员也人均调资300元,同时提高了离退休金的发放标准,这些是可支配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