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九寨沟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2012-08-16 阿坝州九寨沟县统计局

2、经营性收入大幅度下降。全年人均经营性收入1315元,同比下降57.7%。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旅游市场萧条,旅游人数的骤减使很多家庭经营的店铺关门息业,收入明显减少。

3、财产性收入大幅下降。财产性收入1106元,同比减少722元,下降39.5%。这主要是由于旅游业受严重打击,我县的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减少,以房租租赁业务和股利股息收入为主的财产性收入也受到较大的影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4、转移性收入下降。全年人均转移性收入665元,同比减少103元,下降13.4%。这主要是受调查单位局限性影响,以及社会救济收入统计的不完善,造成转移性收入有所下降。

2008年城镇居民支出小幅下降。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6748元,同比减少583元,下降8.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705元,同比增长9.3%;衣着消费637元,同比下降31.1%;医疗保健支出220元,同比下降7.2%;交通和通信支出904元,同比增长13.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340元,同比下降39.5%;购房和建房支出539元,同比下降32.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60元,同比下降19.8%;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43元,同比下降75.7%。

(二)2008年全县农牧民收入下降,支出增加。

地震以及全球金融风暴,严重地影响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2008年九寨沟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出现了小幅下降。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92元,同比减少51元,下降2.0%。

1、工资性收入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地震发生后,我县大批打工人员纷纷从工作点撤离回乡开展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工资性收入大幅度减少。2008年全县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仅877元,同比减少191元,下降17.9%,

2、家庭经营性收入剧减。受地震的影响,我县部分农田被埋,农产品产量大减,加之道路被阻,已成熟的农作物无法及时外运,农产品变现能力大打折扣,旅游业受重创,特色产品和土特产滞销,因此家庭经营收入大幅度减少。2008年全县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仅581元,同比减少319元,下降35.4%。

3、财产性收入相对减少。受地震影响,农村固定资产损失严重,因此财产性收入相对减少。2008年全县农牧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只有187元,同比减少19元,下降9.4%。

4、转移性收入成倍增长。大灾得大爱,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下,我县灾区居民源源不断的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援助,转移性收入成倍增长,弥补了工资、家庭经营、财产性收入减少的不足。全年全县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847元,同比增加478元,增长1.3倍。

2008年全县农牧民人均总支出2635元,同比增加377元,增长16.7%,其中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148元,增长49.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39元,增长5.5%。生活消费支出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410元,增长5.7%;人均衣着支出154元,增长28.3%;人均居住支出254元,增长40.5%;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3元,增长14.6%;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164元,增长8.4%;人均文化教育及服务支出47元,增长2.8%。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人员7156人,同比增长11.5%;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人员7167人,同比增长80.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46580人,同比增长0.4%;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965人,同比增长15.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318人,同比增长2.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952人,同比增长92.0%。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床位数200张,同比增长3.4倍。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减少。全社会从业人员4.3万人,同比减少2.3%。城镇单位从业人员7075人,同比下降15.5%。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劳动报酬为25222元,同比下降6.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09人,同比增长99.5%。城镇登记失业率3.3%,同比增长57.1%。

十、环境保护

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2008年─2010年生态省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九寨沟县被列为首批启动的重点生态县。2008年我县以污染减排为重点,监管与服务并举,扎实开展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污染源整治和新建项目环评工作,全力促进全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2008年环保投资5330万元,城市污水处理率85.0%;垃圾处理率100%;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4%;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8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2008年末,全县建成区土地面积4.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0.5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117555公顷,森林面积385947公顷,森林植被覆盖率69.75%。

注:1.2008年各项统计数据以2008年统计年鉴为准。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