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恩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全市人民在恩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地市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部署,拉高标杆巧布局,勇抓机遇夯基础,克服困难和挑战,锐意奋进结硕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十二五”头年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市生产总值[2]1104213万元,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335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422700万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505178万元,增长11.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4%;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2.9%,金融业下降1.2%,房地产业增长1.6%,其他服务业增长14.3%。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97︰38.28︰45.7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2328元。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到2011年底止,全市共有民营企业1400户,注册资金150241万元。个体工商户12567户,注册资金21589万元。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85.71亿元,同比增长81.2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85%。民间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实际利用民资完成73.92亿元,同比增长52.94%。 全市年末单位从业人员63576人,比上年增长88.79%,在岗职工63110人,比上年增长91.1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9亿元,比上年增长30.95%;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781元,比上年增长11.39%。 金融运行态势平稳。20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516305万元,比年初增长15.6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91198万元,比年初增长16.52%;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99402万元,比年初增长45.2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优化欠理想,经济竞争力不强,工业经济总量较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化肥、食品、居住类价格涨幅偏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农民收入逐步提高。我市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对农村的各项政策,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全年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280482万元,发展速度为105.4%。 三、工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6.51亿元,比上年增长74%。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96.23亿元,利润总额2.61亿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9200万元,效益有所好转。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3]保持合理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4398万元,增长36.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669万元,增长30.0%。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0.8%下降到10.5%。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39595平方米,下降3.4%,实现商品房销售额83970万元,增长13.4%。全市商品待售面积149898平方米,下降32.3%。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0个。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产值110931万元,增长31.8%。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4万平方米,增长41.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9万平方米,增长75.0%,其中住宅类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6万平方米,增长45%。 五、交通运输、电信 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现有民用汽车25000辆,营运车1793辆,全年完成客运量51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1431万人公里;货运量225.33万吨,货运周转量6593.3万吨。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3.95万吨(其中进港货物41.4万吨,出港货物2.55万吨。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600.85公里,其中水泥(含沥青)路846.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密度94公里;等级公路891.38公里,等级公路每百平方公里52.5公里。 移动、电信事业继续发展。201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0.4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0.53万户,其中3G手机用户[4]6.33万户,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六、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平稳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6亿元,增长17.0%。其中批发零售业54.2亿元,增长17.4%;住宿和餐饮业7.4亿元,增长14.6%。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2个,同比下降20%;合同利用外资8661万美元,同比增长174.5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152万美元,同比降低9.2%。 外贸进出口总额33298万美元(海关数据),同比增长16.89%。其中,出口总额25325万美元,增长19.34%;进口总额7973万美元,增长9.73%。从各经济类型企业出口情况看,国有企业出口92万美元,下降3.68%,三资企业出口14662万美元,增长21.4%,私营企业出口10570万美元,增长16.84%。 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339.4万人次,比2010年同期分别增长12.3%;旅游产业链总收入14.38亿元,比2010年同期分别增长20.8%。 八、环境保护与社会安全 城市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维持在国家二级标准水平,市区全年空气指数64,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10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平均值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达到良好水平。二氧化硫平均浓度0.016,二氧化氮平均浓度0.019,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0.078;全年降雨pH均值6.23,全年酸雨发生1次;市内主要河流—锦江河水质保持基本稳定,达到国家Ⅱ—Ⅲ类地表水标准,其中西门教师村和义兴断面达Ⅱ类,中游市区段达Ⅲ类,恩平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符合国家Ⅱ类地表水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8分贝,市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平均值64.7分贝,优于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2.2%。 2011年,全市共发生交通事故281宗,造成死亡33人,受伤361人,直接经济损失269900元。与去年相比,事故宗数下降13.5%,死亡下降2.9%,受伤下降20%,经济损失上升28.3%。2011年,全年发生火灾41起,无人员受伤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4万元。与去年相比,事故宗数上升95.2%,损失下降11.9%。 九、科技、教育、文化、体育 全年财政“科技三项费用”为125万元,比去年增加了16万元。全市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项,推广科技成果4项;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25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个,扶持组建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家、江门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培育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家、江门级民营科技企业2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4100万元。评选出恩平市科学技术奖24项,推荐参评江门市科学技术奖6项,其中广东省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恩平市绿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分别获得江门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和三等奖。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63项(其中发明14项,实用新型40项,外观设计109项),2011年,我市建立科普示范镇2个,科普示范村12条,科普示范学校2间,金百灵电子有限公司还获批为江门市专利示范企业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