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禅城“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进,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为根,以民生为本,努力在率先跨越发展上坚定前行。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了“十二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 一、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GDP)120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8亿元,下降2.1%;第二产业增加值613.38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589.84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为0.1:50.9:49.0。在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19.67亿元,增长23.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41.90亿元,增长18.1%。民营经济增加值439.21亿元,增长12.6%。人均GDP17336美元,增长10.7%。 市场物价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5.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6.0%;工业品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上涨5.3%。 财税收入稳健。全年税收总额15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不含海关代征及免抵调库的税收总额132.12亿元,增长13.7%),占地区生产总值1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22亿元,增加2.54亿元,增长10.3%。其中禅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90亿元,增加5.11亿元,增长14.0%。 就业形势良好。年末全区从业人员61.15万人,比上年增加0.6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0.42万人,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31.18万人,下降1.5%;第三产业29.54万人,增长3.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0.58万人,失业率为2.5%。全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14万个,安置城乡失业人员就业1.91万人,增长38.3%。 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66起,比上年下降27.8%;死亡51人,下降19.0%;受伤178人,下降27.6%;经济损失435.01万元,增长14.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60起,死亡45人,占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88.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4,下降33.3%;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99,下降13.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03,下降18.9%。全年刑事案件立案1.40万件,下降9.5%,破获各类刑事案件0.63万起,下降18.3%。破获经济案件170起,挽回经济损失0.48亿元,增长1.3倍。 二、农业 农业生产基本平稳。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27万亩,下降3.1%。其中,蔬菜种植面积0.57万亩,下降3.3%;青饲料种植面积0.70万亩,增长2.8%。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287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工业增加值584.07亿元,增长1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35.58亿元,增长13.9%;规上工业传统产业产值724.86亿元,增长11.0%;先进制造业产值582.06亿元,增长21.8%;高技术制造业产值186.89亿元,增长26.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有21个大类行业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以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为重点支柱行业继续强势支撑和引领了全区工业的稳步发展,完成产值2000.44亿元,增长16.2%,增速快于规上工业2.3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断增强。 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10.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利润59.35亿元,增长7.8%。亏损企业79家,下降22.6%;亏损额1.76亿元,下降39.1%。 建筑业发展减缓。全年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97个,比上年减少2个;实现利润1.74亿元,下降7.9%。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9.30亿元,下降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改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61.01亿元,下降1.4%;第三产业投资290.68亿元,增长16.3%。二三产业投资比重为17.3:82.7。 分镇(街)看,南庄镇投资68.61亿元,增长16.8%;石湾镇街道投资120.06亿元,增长4.4%;张槎街道投资79.11亿元,增长28.5%;祖庙街道投资83.91亿元,增长10.6%。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391.95亿元,增长18.1%;住宿餐饮业49.50亿元,增长27.0%。从销售类别看,金银珠宝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汽车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商品的零售额增速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分别增长28.4%、31.0%、32.8%、39.9%和46.7%。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形势喜人。全年全区货物进出口总额144.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出口92.85亿美元,增长15.2%;进口51.57亿美元,增长3.9%。实现顺差41.2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0.31亿美元。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2个。合同利用外资8.07亿美元,增长30.0%;实际利用外资3.95亿美元,增长19.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6.1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各种货物运输总量0.51亿吨,增长13.7%;货物运输周转量37.12亿吨公里,增长13.7%。旅客运输总量0.43亿人,增长13.8%;旅客运输周转量23.65亿人公里,增长26.4%。年末全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3.5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0.2%,其中汽车保有量24.80万辆,增长12.6%;摩托车保有量18.72万辆,下降12.5%。 邮政、通信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0亿元,增长19.6%;电信业务总量42.03亿元,增长12.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9.33万户,增长18.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21.50万户,增长11.8%。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28.18万户,增长11.9%。固定电话普及率90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61部/百户,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普及率达到118台/百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49.0%。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中外过夜游客217.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其中,境外游客56.82万人次,增长44.1%;国内游客160.52万人次,下降4.8%。旅行社组团出游人数153.93万人次,增长12.1%。其中,出境游29.10万人次,增长34.5%;国内游124.83万人次,增长7.9%。国内旅游收入55.57亿元,增长17.7%。旅游外汇收入2.96亿美元,增长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