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讯业务发展较快,现代化通讯工具进一步普及。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36亿元,增长1.9%。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9.75亿元,增长7.9%。年末,全区程控电话普及率为67.94部/百人,增长4.3%;移动电话用户214.63万户,增长24.2%;互联网宽带用户36.86万户,增长13.2%。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1960.15万人次,增长25.1%,实现旅游总收入89.58亿元,增长17.8%。 八、财政、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84亿元,增长20.1%;预计一般预算可支配财力101.9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1.23亿元,增长3.7%。 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82.07亿元,比年初增长9.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86.99亿元,比年初增长10.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政府注重对科技的投入,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全年科学技术支出3.13亿元,增长52.0%。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开发重点科技项目22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家。全年共鉴定科技成果5项,推广及应用科技成果21项;全区受理专利申请4184个,批准专利授权2746个,分别增长33.5%和32.8%。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已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人数5万人,其中:高级职称0.25万人,中级职称1.45万人,初级职称3.30万人。 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事业优质发展。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和“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完善“积分制”申请入学办法,多渠道逐步解决外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在全市率先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教育支出19.50亿元,增长25.6%。全区共有幼儿园325所,在园幼儿7.20万人,增长6.6%。普通小学159所,在校学生13.03万人,增长1.4%。普通中学65所,在校学生8.78万人;其中,高中3.07万人,增长0.3%,初中5.71万人,下降0.4%。目前,我区有广州市规范化学校171所。 积极推进办学多元化。全区有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1.42万人。其中,番禺职业技术学校获评首批广东省示范性中职学校,纳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残疾学生304人。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8%。全区报考普通高考人数9489人,其中:普通高校上线人数7945人,上线率达84.0%;录取总人数8630人,录取率达91.0%,比2010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4224人,专科生440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扎实开展“创文”工作,为广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重要贡献;成功举办第七届星海艺术节、第13届“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等大型活动,圆满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纪念第16届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活动。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间;公共图书馆1间,藏书58.16万册;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 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实施国家基本药品制度。实施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增加普通门诊统筹医疗待遇。积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番禺模式”,提高了筹资标准。区中心医院成功晋升为三甲医院。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492个,医疗病床6034张,卫生人员11914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3563人,注册护士3748人。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果累累。举办了“传祺杯”男子篮球锦标赛、“市长杯”乒乓球和羽毛球联赛、“体彩杯”足球联赛等全区性群体活动20多项;组织镇街级、社区级体育活动170多项,参与人数超过25万人次。番禺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金牌1块、银牌2块;全国比赛获金牌19块、银牌23块、铜牌9块;省比赛获金牌45块、银牌32块、铜牌24块;市比赛获金牌327块,银牌176块、铜牌104块。在广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中,我区以327枚金牌蝉联金牌总数第一名;在第七届城运会中,14名番禺籍运动员中3人获得金牌,8人获得银牌,2人获得铜牌,为家乡争得了荣誉。 十一、环境保护 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区有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43人。全年总投资1190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1个,加强了对沙湾滴水岩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我区汽车尾气达标率为92%;区域环境噪声平均55.0分贝,下降0.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69.4分贝,上升1.5分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1%,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改善和整治城区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全年处理各类违章案件12.4万宗,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2万宗,办结率99.6%。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注6]100.8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0.4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11.46‰,提高了0.2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42‰,下降了0.2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04‰,提高了0.47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据我区100户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745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03平方米;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77台、空调机260台、家用电冰箱106台、家用洗衣机105台、家用电脑108台、移动电话249部、摩托车92辆、汽车24辆、组合音响65套。据我区12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17428元,增长16.9%;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0.79平方米;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59台、空调机202台、家用电冰箱102台、家用洗衣机98台、家用电脑103台、摩托车118辆、汽车24辆、淋浴热水器125台、固定电话机141部、移动电话292部。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69.03亿元,比年初增长12.0%。 注: 1.本公报所列2011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番禺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的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本文中的各项增、降速度,除注明外均与上年比较。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折算成美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从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从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改称为“固定资产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