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大通湖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2-08-13 益阳市大通湖区统计局

保险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保险业规模持续增长,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整体市场运行稳健。年末共有保险机构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38万元,比上年增长15.42%,其中财产保险收入380万元,比上年增长19.12%;人身保险收入4658万元,比上年增长15.15%;全年赔付款677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八、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区围绕转型升级要求,加强产业投资引导,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219万元,增长33.0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0372万元,增长37.5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780万元,增长50.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1358万元,增长25.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2081万元,增长29.64%,占投资的比重达到29%,比上年提高4.15个百分点。本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99400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8.45%。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投资21410万元,增长13.28%;私营个体经济投资44160万元,增长43.45%;工业投资94166万元,占投资比重64.84%;工业技改投资82155万元,占工业投资的87.24%。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前提下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加快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670万元,比上年增长24.2%。

九、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全年安全生产事故23起,死亡人数3人,受伤17人,直接经济损失27万元。亿元生产总值事故数0.88次;亿元生产总值死亡人数0.11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万人事故死亡人数2.16人,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0.93人。

节能减排有效推进。全年实施污染减排项目2个。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生态城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十、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有所发展。

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构建优质教育体系,优化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品质,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8所,在校学生7961人,其中高中1184人,初中2220人,小学4557人;毕业生2001人,其中高中436人,初中781人,小学784人。教职工总数678人,其中专任教师610人。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均衡发展。学前三年幼儿入学率达87.5%。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8.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

卫生事业,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卫生现代化建设步伐。年末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9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1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1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1.9%。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达100%。全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78.72千人,参保率达97.92%,年人均筹资标准达230元。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日趋完善。年末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为72276人,分别为46786人、14393人、3196人、4552人和3349人,城镇职工五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分别为91%、95%、83%、96%、82%;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率超过85%。农村劳动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2%。农村老年居民享受社会养老待遇或养老补贴的覆盖率达到100%。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62.72元。城镇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6元,农村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780元。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补助金3483万元,帮扶困难群众14095人次。6521名医保患者列报住院费2221万元,7574名城乡低保人员获得低保金1262万元。

公共就业服务不断优化,就业总体形势保持平稳。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71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81个,下岗失业人员1100人实现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6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4%。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工作,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385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00人,城镇失业人员600人,企业职工2100人,创业培训150人。

十一、人口、民生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年末全区总人口11.30万人,常住人口10.33万人,出生960人,出生率8.59‰,死亡541人,死亡率4.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5‰,年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通过完善收入增长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拓宽富民途径,鼓励创业,增加转移性收入,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8.85亿元,比上年增长7.93%。农民人均纯收入7341元,比上年增长20.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81元,比上年增长13.44%。收入结构逐步优化,非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7.31%、59.44%和25.50%。

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全区新建公共租赁住房202套,新增廉租住房1100套,城市棚改252套,计17640平方米,国有工矿棚改364套,计25480平方米,垦区危房改造2000套,计120000平方米老住宅小区、零星居民房整治任务。

过去的一年,全区经济持续向好,在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创新型经济,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运行环境复杂多变,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矛盾比较突出。一是经济增长后劲不足,起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少,第三产业发展后劲相对滞后;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统筹城乡发展进程有有待加快;三是社会保障压力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较多;四是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性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民生保障和就业压力仍然较大。2012年我们只要能突出抓好“产业建设、城镇建设、交通建设、民生建设”四个重点,在区委、区管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