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浉河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1 信阳市浉河区统计局

浉河区统计局

(2012年3月18日)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的蓝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黄金机遇期,围绕打造魅力浉河、美丽茶乡的总体目标,坚持“新型工业先行区、特色农业引领区、商贸物流枢纽区、环境友好宜居区”的战略定位,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201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7.1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4.9亿元,增长12.9%。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形式,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2.8:41.2:46.0。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061万元,增长49.3%,其中:国税收入完成6883万元,增长27.6%;地税收入完成36749万元,增长52.9%,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2215万元,同比增长26.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9%,比上年增长4.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7%,衣着类价格下降3.2%,居住类价格上涨4.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86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二、农业

201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6077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277299万元,增长4.3%;林业产值13659万元,增长8.0%;畜牧业产值48306万元,增长4.4%;渔业产值10517万元,下降9.8%。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53944吨,增长3.8%;夏粮总产量15500吨,增长0.1%,其中小麦产量14027吨,增长0.1%;秋粮总产量138444吨,增长4.2%,其中稻谷产量127000吨,增长3.5%。全年茶叶产量21383吨,增长35.2%;草莓产量20846吨,增长18.7%;板栗产量20697吨,下降20.5%。

年末肉类总产量17288吨,增长2.0%;牛奶产量3993吨,增长7.4%;禽蛋产量8401吨,增长0.8%;全年水产品产量10918吨,比上年下降5.1%。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3.3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各类拖拉机为5291台,比上年增加2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32台,比上年增加22台;农用运输车1810辆,与上年持平;全年农村用电量859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96318万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6.1%,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260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699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7%;实现利税总额108298万元,较上年增长28.1%;实现利润总额69920万元,较上年增长26.8%。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77万元,较上年增长21.2%;集体企业增加值11591万元,增长12.0%;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09364万元,增长32.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32057万元,下降4.5%。

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09599万元,增长41.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86724万元,增长17.1%。

2011年全区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89547万元,比上年增长7.5%。年末全区资质以上的建筑业企业个数达到71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1585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1585万元,增长25.0%;农户投资完成40000万元,增长6.6%。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按类型分:国有控股投资89606万元,增长56.1%;民间投资1031979万元,增长25.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5606万元,增长37.0%;第二产业投资138813万元,下降21.6%;第三产业投资967166万元,增长36.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78546万元,比上年增长14.9%。房屋施工面积325.6万平方米,下降13.8%;房屋竣工面积208.4万平方米,增长350.0%。商品房销售面积80.2万平方米,增长29.0%,其中住宅77.5万平方米,增长28.4%;商品房销售总额264312万元,增长89.7%,其中住宅248275万元,增长90.7%。

五、国内贸易

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26681万元,比上年增长18.4%。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51559万元,增长41.9%;零售业467686万元,增长13.9%;住宿业28832万元,增长31.9%;餐饮业278604万元,增长21.4%。按类型分:企业零售额280252万元,增长26.7%;个体546429万元,增长14.5%。按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825975万元,增长18.4%;乡村706万元,增长20.1%。

六、旅游和对外经济

年末全区共有旅行社18家,星级宾馆1家。全年接待国内旅客5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亿元。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2601万美元,增长126.0%;实际利用外资2271万美元,增长38.2%。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全区共有高中8所,招生4376人,在校学生13342人,毕业学生5349人;初中22所,招生7919人,在校学生25090人,毕业学生8436人;小学164所,招生7966人,在校学生49677人,毕业学生8251人;幼儿园54所,全年在园幼儿15489人。

2011年,我区共申报和实施科技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市级5项。取得科技成果5个项目,推广农业新技术2项。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产业魅力彰显,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数5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个,服务站14个,采供血机构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所,执法监督所2个,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全年我区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奖牌11枚,其中金牌3枚,银牌7枚,铜牌1枚。体育事业继续保持旺盛活力。

九、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10年全区年末总人口63.88万人,常住人口59.4万人。全年全区出生率10.78‰;死亡率5.54‰;人口自然增长率5.24‰。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7.17%,比上年提高1.97个百分点。

2011年全区年末总人口64.2万人,常住人口59.47万人。全年全区出生率10.89‰;死亡率5.86‰;人口自然增长率5.03‰。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8.93%,比上年提高1.7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