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秭归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地域性财政收入82975万元,比上年增长11.6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8256万元,比上年增长38.44%。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达到29608万元,增长38.64%。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达到202465万元,比上年增长10.3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56072万元,增长16.5%;农林水事务支出27321万元,增长52.04%;教育支出26946万元,增长24.5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011万元,增长27.97%;医疗卫生支出14167万元,增长78.46%。 2011年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702254万元,比年初增加119560万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90245万元,比年初增加71199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270110万元,比年初增加86038万元。 八、交通与邮电 交通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公路实际通车里程432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329公里;民用汽车2948辆,其中载客汽车476辆;全社会货物运输量595万吨,其中公路335万吨;全社会客运总量750万人,其中公路714万人;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81900万吨公里,其中公路12100万吨公里;全社会客运周转量22805万人公里,其中公路17855万人公里。水路滚装运输通过三峡翻坝高速公路与港口实现了“零”距离对接,秭归港全年进出滚装船舶4883艘次,滚装车26.86万辆,滚装货物吞吐量1074万吨,旅客吞吐量32.3万人次。 电信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2359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1980万元。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38506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96212户。 九、文化、广电、体育和卫生 文化、广电、体育事业日新月异。成功举办了2011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旅游节、全国龙舟公开赛,起到了“以节扬名、以节交友、以节厚文”的效果,活动影响深远,秭归被授予“中国诗歌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新建农家书屋46家,实现全县村级农家书屋全覆盖,改造了县电影院、县图书馆,“两馆一站”免费对外开放。全年广播覆盖率达到98.6%,电视覆盖率达到99.1%。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2011年末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4个,其中县级医院2家(包括一家中医院,无三级医院),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院11所;病床96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96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5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92人,其中执业医师437人(在职),执业助理医师137人(在职),注册护士568人(在职),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1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5人,千人拥有注册护士1.49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143807户,总人口381914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97353人,女性人口184561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63:100;农业人口314578人,非农业人口67336人。全年出生人口2684人,死亡人口2424人,人口出生率7.08‰,人口死亡率6.39‰,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0.69‰。秭归被评为全省2011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56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7元,同比增长11.03%。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955户,人数682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887户,人数28754人。新增就业人员6720人,同比增长18.73%。有276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9187万元,比上年下降13.8%;基金支出合计208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5050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67260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19722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9.32%,位居全省第一;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300534人,新农合参保率达98%,在全国率先推行异地就医“一卡通”模式。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资源与安全 编制了县城发展概念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金缸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推进主城区提档升级,实施了长宁大道、屈原路北段和平湖五路改造工程,启动了茅坪小区农贸市场、新泰建材市场、欧意大酒店等改造项目,天然气项目全面建成投入使用。金缸城新区一期征地1200亩、完成场平760亩。九里工业园新征项目用地1086亩、完成场平574亩,开工建设了河东大道,开发区骨架进一步拓展。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场平工程共挖运土石方总量1353万方,挖填可造地2000亩。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4990.2万元,生活污水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 全县国土面积2427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7个居委会、186个村。年末耕地总资源27千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19.4千公顷。在常用耕地面积中,水田3.2千公顷,旱地16.2千公顷。森林面积1367.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 年平均气温16.3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3%,无霜期293天,年降水量972.6毫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55.8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7.81%。原煤消费量33.34万吨,增长17.56%;成品油消费量0.11万吨,增长3%。 全年刑事案件立案952起;交通事故发生数494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0人,交通事故损失额124.49万元;火灾事故发生数9起,火灾损失金额4.73万元;工矿企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1人,工矿企业安全事故损失额2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