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秭归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起始之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坚持不懈稳增长、调结构、抓发展,持之以恒重统筹、惠民生、促和谐,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基础进一步夯实、活力进一步增强、民生进一步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690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达到150484万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46051万元,比上年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70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5%。人均GDP达到18345元,比上年增加3984元,同比增长27.7%。 工业的主导地位日益彰显。工业增加值达到208191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89874万元,增长18.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0.8:35.35:43.85转变为2011年的22.57:36.90:40.53,其中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31.22%。 市场物价稳中看涨。2011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6%,即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相比上涨5.6%。其中:食品111.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分别为106%和109.9%。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到236185万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农业产值100964万元,同比增长36.1%;林业产值5613万元,同比增长15.8%;牧业产值83009万元,同比增长40.8%;渔业产值650万元,同比增长25.2%。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50484万元,同比增长4.56%。其中:农业增加值92073万元,增长0.7%;林业增加值1536万元,增长6.9%;牧业增加值51042万元,增长4.0%;渔业增加值351万元,增长48.1%。 全年粮食产量82765吨,同比增长1.8%;油料产量14861吨,同比增长6.0%;烤烟产量3206吨,同比增长31.1%;茶叶产量2344吨,同比增长25.3%;蔬菜产量286257吨,同比增长20%;柑桔产量242149吨,同比增长20.7%。新建标准化规模养猪场16个,生猪出栏52.44万头,同比增长10.5%;生猪存栏42.35万头,同比增长18.3%。肉鸡产业开始起步,新建肉鸡规模养殖场5个。全年家禽出笼80.02万只,同比增长12.2%;家禽存笼85.82万只,同比增长12.5%。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1家,全县达到299家,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各2家,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家。扎实推进了柑橘重大病虫害联防联治工作,有效遏制了柑橘大实蝇和柑橘检疫性病害的蔓延势头,确保了柑橘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建设。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380处,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9万亩,完成土地整理2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扩张。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创造工业总产值612104.2万元,同比增长19.92%;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9874万元,同比增长18.1%;利润总额达到17912.9万元,同比增长17.41%;税金总额38183.5万元,同比增长167.77%。光电子、食品加工、建材化工等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别完成产值8.7亿元、16.99亿元、2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9.4%、38.9%。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47家,其中本年新增8家;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5家,达到22家;新增税收过千万元企业2家,达到5家;匡通、帝元企业上市进程进一步加快,匡通完成股份制改造,帝元完成企业年度内部审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工业企业新发明专利20件,新开发产品500多个,认定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匡通品牌获得中国弛名商标。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3786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1%。 四、国内贸易、外经、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1355.3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1952.3万元,增长13.1%;零售业零售额147587.6万元,增长18.9%;住宿业零售额22910.5万元,增长15.91%;餐饮业零售额18904.9万元,增长20%。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1家,达到45家。阳光国贸一期改造完成,10家大型商贸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7亿元,同比增长40%。 在中东、北非政局动荡,主要外贸出口市场下滑的情况下,积极拓展日本、东南亚、欧盟等新的国际市场,实现外贸出口2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58%。全县新增自营出口企业3家,达到12家。 全年旅游接待人数241.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营业收入1031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5%和35.74%。景区进一步提档升级,三峡竹海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凤凰山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旅游新秀。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6646万元,同比增长43.31%,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690万元,增长26.15%;房地产投资完成32837万元,增长19.26%;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863万元,增长99.83%;农村私人投资完成19256万元,增长10%。 全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242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1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亿元以上项目15个。向上争取项目121个、18.5亿元。工业项目33个,AB三期、戈碧迦光电等11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福润禽业、康博食品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农业项目68个,实施了退耕还林、农田水利、低丘岗地改造等项目建设。交通物流基础设施项目54个,实施了宜巴公路改造、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金缸城新区等项目。强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年签约项目13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6070万元,比上年增长5.81%;利用外资33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5.38%。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有学校75所,其中普通中学14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40所。在校学生37882人,其中小学14106人,普通中学13507人,职业高中5512人。专任教师总数2661人,其中小学1127人,普通中学1237人,职业高中251人。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4736人。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6309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7810平方米。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全县2011年普通高考综合成绩创下历史最好水平,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1%,本专科上线率达97%,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 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39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3829人,农业技术人员166人。全年实现专利申请115件,其中企业专利申请58件,达到申请总量的50.4%;发明专利23件,占申请总量的20%。全年授权专利56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