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新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1 南阳市新野县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加速恢复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当前保增长,着眼长远促转型,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县经济稳定增长,整体结构逐步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比2005年增长83.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8.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15.4%和12.1%。三次产业结构为22.5:54.7:22.8,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2%。分类别看,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中,除了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1%外,其他七类商品价格都有所上涨,其中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1.9%外,食品价格上涨6.8%,其他几类上涨幅度较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3%。

年末全县城镇从业人员44490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360人,下岗再就业206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70人,新招录教师和县直全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3名。年末城镇在岗职工44704人,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8264元。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7万亩,比上年增长6.7%,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1.5万亩,增长5.9%;棉花种植面积17万亩,下降25.5%;油料种植面积36.1万亩,增长6.1%;蔬菜种植面积40.2万亩,下降3.8%。

全年粮食总产量47.4万吨,比上年增长14.4%。棉花产量1.1万吨,下降18.9%。油料产量9.6万吨,增长3.3%。蔬菜总产量177.8万吨,下降0.1%。肉类总产量4.4万吨,增长3.4%;禽蛋产量2.7万吨,增长1.8%。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70千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9.9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7.6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亿千瓦小时,化肥施用量(折纯)11.1万吨,农药施用量3247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648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9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253家,个体工业企业5056户。全年全部工业实现产值32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84.9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9家,完成产值236.9亿元,完成增加值60.9亿元,同比增长22.8%。

公有制工业运行良好,在17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3家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31.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4%,176家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9.7亿元,同比增长2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1.6%,公有制经济运行优于非公有制。

123家纺织企业全年累计完成增加值50.1亿元,同比增长21.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2.3%,较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8个百分点,纺织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实现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52.9%。

10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累计完成增加值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9%,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9.5%。其中光电产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87.7%。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新亮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纱、布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2.2%和14.2%,水泥产量同比下降20.9%,食用植物油产量同比增长352.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6.9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利润总额16.3亿元,同比增长53.3%;实现利税总额23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利润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非公有制工业利润14.2亿元,增长45%。分行业看,利润总额居前5位的行业大类为:纺织业12.8亿元,增长52.9%;农副食品加工业0.7亿元,增长76.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5亿元,增长29.4%;医药制造业0.3亿元,增长12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3亿元,增长53.1%。

2010年末,全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0家,比去年新增了3家,其中2级资质的有2家,3级资质的9家,劳务分包的9家。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实现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182万元,增长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1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增速比上年回落16.6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329.7亿元,年均增长35.2%。全年完成城镇投资95亿元,增长29.2%,增速回落20.4个百分点;农村投资14.1亿元,增长17.3%,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民间投资70.2亿元,增长39%;港澳台商投资1.3亿元,下降29.6%。第一产业投资4.7亿元,下降10.9%;第二产业投资69.8亿元,增长28.2%;第三产业投资20.5亿元,增长48.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商品房施工面积33万平方米,增长103.2%,其中,住宅26.6万平方米,增长84.4%。商品房竣工面积20.8万平方米,增长300%,其中,住宅19.9万平方米,增长282.9%。商品房销售面积4.2万平方米,增长96.7%,其中,住宅38175万平方米,增长96%。商品房销售额1亿元,增长175.2%,其中,住宅0.9亿元,增长175%。

全年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290个,比上年减少9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99个,减少99个;亿元以上项目12个,增加7个。

全年全县产业集聚区共完成投资23.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3亿元,占集聚区投资额的13.9%;工业项目投资完成18.5亿元,占集聚区投资额的78.9%。施工项目5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0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

五、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增长3.6%。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2亿元,增长19.4%;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亿元,增长14.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5.4亿元,增长12.5%;零售业38亿元,增长17.2%;住宿业0.7亿元,增长39.8%;餐饮业12亿元,增长24.1%。分规模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12.5亿元,增长16.4%,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个体户实现零售额43.7亿元,增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