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新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对外贸易增势强劲。抓住全球经济回暖的机遇,积极培育外贸主体,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进出口总额7098万美元,增长141%。 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增长21.9%。 交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投资9218万元,新建县乡公路和“村村通”道路102公里,新建沙河桥、新星桥等大中桥梁4座,湍河桥等3座水毁桥梁重建项目顺利推进,“三年基本完成县乡公路新建改建任务”的计划如期完成,城乡一体的便捷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957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公路货运周转量6947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9%;公路客运量957万人,比上年增长3.8%,公路旅客周转量5810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3%。 七、财政和金融 2010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4亿元,比上年增长69.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16%,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8%,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5%,较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国税部门征收0.5亿元,同比增长17.3%,地税征收1.2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和其他部门征收1.1亿元,同比增长17.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4.3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2.4亿元,同比增长21.2%,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9亿元,比年初增加13.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57.4亿元,比年初增加6.5亿元;企业存款9亿元,比年初增加1.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8.1亿元,比年初增加4.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1.6亿元,比年初增加6.1亿元;中长期货款6.1亿元,比年初增加1.2亿元。 图7:“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增长速度 八、教育 年末全县拥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当年招生871人,在校生3110人,毕业生827人;普通高中4所,当年招生2545人,比2009年减少招生1223人,在校生9807人,毕业生4077人;普通初中22所,当年招生11167人,在校生32610人,毕业生8944人;普通小学270所,当年招生14204人,在校生73077人,毕业生1113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当年招生17人,在校生69人。成人技校在校生36330人,全年培训毕业34698人。小学升学率99.7%,初中对普通高中升学率为28.5%,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0.4个百分点。 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全发放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资金5152万元,惠及学生7.2万人次,新建4所移民小学,撤并3所农村高中,实现了“高中县城化”。 九、卫生 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3个,妇幼保健院1个,急救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检验所1个,村级卫生室399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1121张,比上年增加了10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60张。卫生技术人员2085人,其中:执业医师510人,注册护士60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73人,卫生监督检验所卫生技术人员30人。农村乡(镇)卫生院13个,卫生技术人员59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推进,64万人次享受新农合补助资金8466万元。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89元,比上年增长16.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5%。其中,工资性纯收入2440元,比上年增长14.7%,在本地务工的收入1499元,比上年增长16.2%,外出务工收入942元,比上年增长12.5%。家庭经营性纯收入3589元,比上年增长9.1%。在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中,牧业收入达到560元,比上年增长27.5%。自2009年以来,在本地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底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成了新野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60元,增长11.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8.4%。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7元,比上年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223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八大类消费支出中增长速度较快的前四项分别为:家庭设备、衣着类和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速分别为22.6%、18.9%和17.6%,全年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 就业再就业工作平稳有序。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70人、城镇就业836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68人。新招录教师和县直全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3名。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补助、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新农合筹资及补助标准均有提高。发放低保金4436万元,4.3万人受益。累计64万人次享受新农合补助资金8466万元。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投资5800万元,建成廉租住房966套6万平方米。 民主法制与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4件、政协委员提案160件,办结率均为100%。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社会和谐度进一步提高。在全省率先完成南水北调第一批大规模移民迁安任务,3018名移民实现安全、顺利、和谐搬迁,全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注: 1.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根据2008年经济普查结果调整定案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