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新郑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市委、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按照“全党抓经济、全民抓创业、关键上项目、努力创环境、党建作保障”的要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社会总体呈现持续、健康、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较快。据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75.7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9.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7%、70.9%和24.4%。 市场物价微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2.3%。从八大类居民消费品价格全年变动情况看,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比上年上涨6.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居住类分别比上年上涨1.5%、1.4%、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衣着类微幅上涨,均比上年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烟酒及用品类与上年相比,微幅回落,分别比上年下降0.7%、0.1%。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提升。全年粮食总产量291041吨,比上年增长0.46%,其中夏粮总产量148220吨,增长0.45%;秋粮总产量142821吨,增长0.47%。蔬菜产量324024吨,下降2.5%;花生产量46723吨,增长4.5%;瓜果产量25214吨,增长6.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机械总动力88.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1.76万台、2.87万台。全市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63万公顷、5.95万公顷和4.29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41443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27%。化肥使用量(折纯)37792吨,比上年下降0.1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2010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6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7.86亿元,增长18.6%;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增加值4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市内工业增加值184.76亿元,增长20.6%;烟厂增加值33.1亿元,增长8.7%。 规模工业经济主要行业全部呈现增长态势。从行业增加值完成情况看,食品制造业2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4%;烟草制品业33.1亿元,增长8.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67亿元,增长10.5%;医药制造业8.73亿元,增长1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4.02亿元,增长19.3%;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0.67亿元,增长17.8%;纺织业3.42亿元,增长34.1%。 规模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较好,效益显着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8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产销衔接状况较好,产销率达到98.4%。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5.92亿元,增长15.5%;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5.4%。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5.61亿元,增长42.5%。商品房新开工面积51.5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8%;商品房竣工面积39.7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2.3%;商品房预售面积58.3万平方米,同比上升32.3%。经济适用住房累计完成投资1.15亿元,累计开工面积6.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2万平方米。其中配建的1.8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已竣工。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完成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1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批发业37.97亿元,增长20.8%;零售业88.06亿元,增长21.9%;住宿1.4亿元,增长14.1%;餐饮业15.97亿元,增长17.3%。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取得佳绩。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建成日用品农家店352家,农资农家店40家。“万村千乡”农家店已覆盖全市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家电下乡工程”备案网点累计50家,彩电、冰箱、汽车等销售势头良好。 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据市商务局统计,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12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1.16亿美元,增长14.9%;出口总额2077万美元,增长25.1%。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文化旅游 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社会货运周转量完成32816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319013万吨公里,增长20.7%;铁路货运周转量3513万吨公里,增长13.4%;航空货运吞吐量8.58万吨,增长21.7%。全社会客运周转量完成637728万人公里,增长11.2%。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139981万人公里,增长31%;航空旅客吞吐量871万人,增长18.5%。 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1371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604万元,增长43%;电信业务总量126767万元,增长16.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2.9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41.1万户。 文化旅游业持续升温。高标准成功举办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四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枣乡风情游等活动,新郑历史文化的感召力和黄帝品牌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年共接待游客3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亿元,实现直接经营收入337万元。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祭拜大典,黄帝文化国际论坛荣获2010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会议称号。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10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地方财政收入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18亿元,增长27.5%,税收收入10.15亿元,增长26.8%;政府性基金收入2.63亿元,增长19.4%。 全市财政支出2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1.85亿元,增长9.6%;政府性基金支出2.98亿元,增长86.8%。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5.94亿元,比年初增长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87.84亿元,增长18.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5.22亿元,增长24.7%。 八、科技、教育和卫生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成果斐然。2010年,新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4家,郑州市级9家,新建产学研结合基地1家,研发新产品75个,转化科技成果6项,完成专利申请300余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