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12-08-11 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统计

2010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满洲里市积极应对,抢抓机遇、锐意创新、迎难奋进。市委、市政府提出“三个坚持”即:“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富民第一目标、坚持稳定第一责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全市生产总值达127.3亿元,增长4.4%(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5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9.5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28:70(总体为100,下同)。全市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达5.1万元,增长6.3%。万元GDP能耗为1.05吨标准煤。

财政税收:财政总收入完成22.8亿元,下降5%。地方财政收入8亿元,下降24.5%;地方财政支出24.4亿元,下降3.4%。国税收入3.6亿元,增长20.9%;地税收入7.8亿元,下降17.5%,其中增值税完成0.4亿元,增长8.5%;营业税1.8亿元,下降8.5%。

价格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总指数为102.5%,比上年降低了0.1个百分点。其中,八大消费品价格指数呈现“六升二降”的发展态势,食品类、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的涨幅分别为7.9%、6.1%、0.6%、0.7%、1.3%、2.5%,衣着类及居住分别下降5.5%、0.4%。

招商引资:2010年,满洲里市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51项,引进资金851650万元。续建项目42项,引资额413864万元,新建项目109项,引资额437786万元。围绕我市重点发展领域,全力对接项目,引进了一批对我市经济发展有较大促动作用的项目。为企业以满洲里为基地,开拓俄罗斯市场,开展中俄经贸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积极利用我市在乌兰乌德举办“满洲里日”展洽会活动的有利时机,邀请了福建、湖南、江苏等地区16家企业参展,其中有7家企业与俄方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签约额达6.2亿美元。

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个体私营户数为14980户,增长24.2%。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15919万元,增长14.5%。其中,个体上缴税金10584万元,增长49.7%,私营经济上缴税金5335万元,下降26%。

二、口岸经济

口岸疏运:口岸疏运体系日趋完善。新国际货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铁路国际货场开工建设。西郊机场完成二期扩建,达到4D标准。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立体化口岸疏运体系形成。2010年,满洲里货运量完成3552万吨,增长5.1%。口岸过货量达2611万吨,增长8.1%(铁路口岸2528万吨,增长8%;公路口岸83万吨,增长9.2%),其中,进口2015万吨,增长1.9%;出口185万吨,增长49.1%;转口410万吨,增长28.5%。

外贸:外经外贸发展攀高。口岸外贸进出口总值97.6亿美元,增长46.3%。其中,进口89.3亿美元,增长46.6%;出口8.3亿美元,增长43.1%。上缴关税及代征税91.3亿元,增长24.1%。

满洲里市外贸进出口总值32亿美元,增长2.9%。外贸企业进出口总值22.7亿美元,增长6.6%,其中进口21亿美元,增长8.2%;出口1.8亿美元,下降8.6%;旅游贸易9.3亿美元,增长2.8%。全市有经营业绩的外贸企业263家,增长10.5%;加工贸易实现进出口额7868万美元,增长16.7%。全年菜果出口28.2万吨,增长5.5%;创汇1.7亿美元,增长21.4%。

旅游:边境旅游、国内旅游稳步发展。全年边境旅游人数62.2万人,增长3.9%,其中:中方出境9.9万人,下降39.9%;俄方入境52.3万人,增长22.4%(全年出入境旅游人数124万人次,增长3.2%)。国内旅游人数427万人次,增长7.4%。旅游总收入37.1亿元,增长5.9%(含一日游);旅游创汇2.4亿美元,增长25.7%。

三、基础产业

农业:农业总产值完成45288万元,增长11.1%(按现价计算,下同),其中:种植业产值完成3982万元,增长3%;牧业产值完成10128万元,增长5.9%;渔业产值30301万元,增长14.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877万元,增长8.4%。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00公顷,下降1.9%;菜薯总产量117吨、瓜类3727吨、水果170吨。

年末牲畜总头数59479头(只),增长0.7%。其中,大牲畜和羊合计36157头(只),增长0.9%;生猪存栏23322口,增长0.5%。貂、狐等特种经济饲养量5.4万只,其中貂2.5万只、狐2万只、獭兔0.9万只。

工业:工业规模快速扩张。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实现108.5亿元,增长27%。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增长16.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户,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4户,实现产值74.5亿元,增长19.5%,实现增加值21.3亿元,增长20%。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产值22021万元,增长13.3%,重工业722732万元,增长19.7%。轻、重工业结构比重为4:96(总体为100)。从所有制形式看,国有经济完成151082万元,增长43.6%;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592586万元,增长14.6%。原煤工业实现产值13.7亿元,增长47.3%;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实现产值3.9亿元,增长13%。2010年,木材落地加工量347.6万立方米,增长13.6%,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业实现产值49.6亿元,增长15.9%。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亿元(含铁路),下降49.2%。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已开工项目117个,完成投资31.2亿元,下降49.8%。其中,总投资过亿元项目11个,本年完成投资额14.0亿元;总投资5000万元—1亿元的项目23个,本年完成投资额为18.7亿元。第一产业完成0.2亿元,增长320.4%;第二产业完成11.4亿元,下降68.7%;第三产业完成19.6亿元,下降49.7%;房地产项目投资5.8亿元,下降49.7%。全年施工房屋面积157.2万平方米,下降32%,其中住宅91.6万平方米,下降31.2%。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下降51.7%。

邮电通讯业:邮电通讯事业发展平稳。全市邮电通讯业务总收入实现2.9亿元,增长4.7%。固定电话用户31872户,下降9.8%;手机用户23.3万户,增长3.5%;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为38.2%。

批发零售餐饮业:全市商业情况总体向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9亿元,增长15.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仍据首位,全年实现零售额62.4亿元,增长18.7%,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其次为餐饮业,全年实现零售额11亿元,增长24.6%,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3.5%。从企业经营规模看,规模以下及个体商业仍是我市商品流通领域的主力军,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亿元,增长18.8%,占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