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岱岳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区委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12345”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围绕建设经济强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三大重点,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全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3年实现本区生产总值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增幅同比加快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4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29.24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16.56亿元,增长14.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0.8:44.2:25.0。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仍处主导地位,拉动GDP增长9.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8.3个百分点,比上年分别提高2.2和1.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全区私营企业发展到776户,比上年增长11.3%,从业人员14117人,增长10.8%,注册资金10.14亿元,增长116.5%。企业规模迅速膨胀,户均注册资金130.7万元,增长96.2%。个体工商户12318户,下降2.2%,从业人员27530人,注册资金1.50亿元,分别增长7.3%、8.9%。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5.3亿元,增长30.3%,占GDP的比重53.4%,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全区民营经济实交税金1.49亿元,增长30.2%,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51.9%,提高6.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重大突破。全区引进、签约各类项目262个,合同引资额130亿元;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达到118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24个。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62亿元,增长77.8%;比去年加快70个百分点。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经济发展的素质和效益不够高,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区乡财政紧张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缓解,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加快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20.34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农业15.16亿元,增长8.9%,林业1.16亿元,下降16.6%,牧业3.91亿元,增长19.5%,渔业0.11亿元,与上年持平。农林牧渔比例74:6:19:1。粮食生产呈恢复性增长,蔬菜生产在提高品质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4350公顷,与上年持平,复种指数达到189%。其中经济作物69772公顷,比上年增加2672公顷,增长4.0%,粮经作物比例44:56,经济作物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中,蔬菜(含菜用瓜)面积56543公顷,油料面积6700公顷。 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区造林面积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2453公顷,其中经济林1245.7公顷,用材林1023.5公顷。全区育苗面积1305.7公顷。畜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区肉类总产量7.09万吨,增长12.7%;禽蛋产量3.73万吨,增长5.1%;奶牛养殖增长强劲,年末存栏9500头,增长63.8%。牛奶产量1.59万吨,增长39.5%。全区水产养殖面积2470公顷;水产品产量4000吨,与上年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3年末,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60.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73%。农机作业率继续提高,全区机耕作业面积54.58千公顷,机播作业面积27.78千公顷,机收作业面积23.92千公顷。机电灌溉面积29.52千公顷。全区已建成水库106座,总库容0.65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5315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5500公顷。 三、工业 工业经济保持高速运行。200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在全部工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7664万元,增长22.4%。其中,国有企业3519万元,增长9.06%;各类非国有企业均不同程度增长,集体企业2730万元,增长3.08%;股份制企业39629万元,增长32.2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9335万元,增长31.3%。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效益显着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利润总额0.59亿元,增长67.2%;利税总额1.54亿元,增长49.8%。产品销售率99.2%,比上年提高2.28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7.82%,比上年提高12.9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75亿元,比上年增长54.6%。固定资产投资率达49.5%,同比提高1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15.12亿元,增长97.9%;农村投资17.63亿元,增长30.2%。 项目规模迅速膨胀。全区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不包括房地产)438个,完成投资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93.5%。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6个,比上年增加13个,完成投资6.48亿元,增长5.82倍。 工业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工业投资完成1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社会投资的39.1%。 建筑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4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全区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8家,利润总额0.95亿元,增长132.2%。实现利税2.75亿元,增长136.3%。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51978元/人,增长40.2%。 五、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03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4公里,一级公路65.4公里,公路密度达58.9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区营业性货运量880万吨,货运周转量28020万吨公里,与上年持平。年末民用载货汽车拥有量2600辆,私人轿车525辆。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全面趋旺。2003年,全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增幅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批零业、餐饮业均保持旺销。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2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94.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7亿元,增长14%。 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消费品市场主导。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4.60亿元,增长16.4%,其总量和增幅均为各种经济类型之首,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2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再创新高。全区完成进出口总值25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出口2200万美元,增长19.2%。进口304万美元,下降51.5%。外贸依存度进一步提高,进出口总值占全区GDP的3.1%。 利用外资成倍增长。全年合同外资额468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额4685.4万美元,增长513%。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03万美元,增长81.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003万美元,增长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