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09 滨州市滨城区统计局

滨城区统计局

2012年2月25日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二五”总体部署,抢抓“黄蓝”两区开发建设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奋力攻坚,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全区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64.31亿元(计算口径调整后),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975.6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4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8.56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6.35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52:49.52:46.96调整为3.56:48.64:47.8。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8%,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高位回落,通胀压力明显缓解。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3.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消费品价格上涨3.9%。工业生产者价格高位回落,购销价格“剪刀差”基本消除。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1%。全年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8%。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1%,农业增加值9.4亿元,同比增长4.4%。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粮食产量连续九年实现增产,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棉花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种植面积15.17万亩,增长2.12%,总产量11961吨,增长21.34%;单产78.85公斤/亩,增长18.82%。蔬菜面积4.36万亩,增长0.68%,总产量8.53万吨,增长18%。水果总产量3.17万吨,同比降低3.65%。农产品优质化水平提升,优质小麦比重继续提高,蔬菜全部实现优质化。

林牧渔业稳定发展。2011年共完成合格造林2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18公里,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3.6万亩,租赁造林地3600亩,完成土方210万方,植树达73万株,林业建设总投资达1.32亿元。全年肉类总产量14769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5914吨,禽肉产量8664吨,禽蛋总产量12241吨,牛奶总产量9555吨。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82万吨,增长6.11%,养殖水面5.2万亩。

农机化水平大幅提升。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1.6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13%。农田水利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有效灌溉面积22.36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9.31千公顷,饮水安全达标人口22.33万人,同比增长1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16%,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5%;国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27%,集体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65%,股份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8%,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76.05亿元,比上年增长6.33%;实现利税25.05亿元,增长5.46%,其中利润15.51亿元,增长15.34%。2011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5.33亿元,同比增长2.0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88%,比年初增长0.27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稳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80亿元,增长8.8%;全区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0.51亿元,比上年下降0.5%。竣工产值3.01亿元,增长3.1%;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4879人,增长19.8%。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6.3万平方米,增长19.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9万平方米,增长25.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9万平方米,增长28.2%。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在建项目32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88个,计划总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154个。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6亿元,增长23.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亿元,增长168.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4.5亿元,增长25.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1.8亿元,增长17.3%。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产投资增长迅速;城中村改造的稳步推进和东区基础设施投入对二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工业投资完成29.3亿元,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平稳增长后,开始遇到了“瓶颈”,持续低位运行;第三产业主导作用明显,占总投资的47.71%。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7.5亿元,增长36.1%。其中,住宅投资32.7亿元,增长25.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8亿元,增长20.9%。

商品房供需状况良好。商品房施工面积287.5万平方米,增长31.2%,竣工面积36.6万平方米,增长89.6%。商品房销售面积74.2万平方米,增长2.7%,实现销售额26.5亿元,下降2.6%。

五、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3%。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83.24亿元,增长17.06%;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3.25亿元,同比增长17.29%。

商品零售占比明显,餐饮收入快速发展。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103.04亿元,同比增长16.6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高达88.45%;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13.45亿元,同比增长19.58%。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呈现良好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483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1%。其中出口41775万美元,增长14.52%,进口6583万美元,同比下降13.36%。合同外商投资4481万美元,实际外商投资为659万美元,同比下降25.3%。

七、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78.68万人,旅客周转量6294.53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419.77万吨,增长4.9%,货物周转量36287.66万吨公里,增长4.9%。年末全区公路里程1628.12公里。其中:国道67.3公里,省道38.95公里,高速公路40.8公里,县级公路52.55公里,乡级公路233.73公里,村级公路1100.79公里,油田专用公路94公里。

邮电业稳步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595.27万元,同比增长19.06%。电信业务总量74002.12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0.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2.67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1.41万户。

八、财政、金融

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77843万元,增长21.66%。其中,税收收入21417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7.1%。全区地方财政支出218703万元,增长26.1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763万元,教育支出5073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148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406万元,农林水事务2084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4913万元。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先保民生、保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