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梁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梁山县统计局 (2012年3月1日) 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发展主题,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创新,抢抓发展机遇,扎实做好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力持续增长。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5.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5.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2.8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6.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13.3%和13.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5:53.0:26.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22652元,比上年增加322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5%。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2011年,全县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3.67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47.64亿元,比上年增长4.8%;林业产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4.1%;牧业产值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5.0%;渔业产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77亿元,比上年增长5.1%。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6%。 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较快,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减少。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2.60万亩,比上年增长2.8%。粮食播种面积123.80万亩,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64.14万亩,比上年增长2.4%,秋粮播种面积59.67万亩,比上年增长65.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8.79万亩,比上年减少29.4%。其中,油料面积5.15万亩,减少29.5%;棉花面积13.02万亩,减少33.3%;蔬菜面积24.79万亩,减少30.8%;瓜类面积5.49万亩,减少7.9%。 粮食产量持续增产,经济作物有所减产。全年粮食总产56.43万吨,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夏粮总产28.95万吨,增长7.3%;秋粮总产27.48万吨,增长82.1%。棉花总产1.11万吨,比上年减少33.6%;油料总产1.75万吨,减少29.1%;蔬菜总产79.70万吨,减少29.4%;水果总产5.39万吨,减少5.3%。 林业生产发展稳步增长。2011年全县人工造林面积1600公顷。其中:用材林400公顷,经济林400公顷,防护林800公顷。当年新增育苗面积200公顷,全部木材产量11.60万立方米,木材蓄积量12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9.0%。 渔业、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年末水产养殖面积3220公顷,比上年增长2.1%,水产品产量27524吨,比上年增长2.9%。年末生猪存栏26.4万头,比上年增长4.5%,肉猪出栏头数73.66万头,比上年增长6.6%;羊存栏15.52万只,比上年下降15.0%,羊出栏38.74万只,比上年下降18.3%;肉、蛋总产量分别为93251吨、3499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8%、2.1%。 农业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6.2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17.28万千瓦,增长1.4%;大中型拖拉机5527台,增长1.0%;农用运输车26070辆,增长0.2%,农用汽车(不含三轮汽车)1209辆,增长3.8%;联合收获机1558台,增长15.2%;农村用电量855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4%。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60059吨,比上年减少0.1%。年末常用耕地面积54.84千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9.75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0.7%。年末机电井累计达到15054眼,其中已配套12164眼,配套率为8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支撑力明显增强。2011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6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1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国有工业4.04亿元,增长19.0%,集体工业0.41亿元,下降26.7%,股份制工业169.11亿元,增长14.9%,其它经济类型工业38.32亿元,增长7.3%;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完成产值77.85亿元,增长8.6%,重工业完成产值134.03亿元,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9.33亿元,增长12.3%。全县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9.0%。 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实现利税总额1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实现利润1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期末从业人员6983人,全县房屋施工面积73.7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3.8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86.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结构继续优化。201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60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县城镇投资65.20亿元,增长24.0%,农村投资28.40亿元,增长22.9%。从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60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投资完成69.80亿元,增长34.9%;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1.20亿元,增长23.8%;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2.8:74.6:22.6。 五、国内贸易、民营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11年,我县按照“小县城、大商城”的思路,优化消费环境,消费品市场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0.76亿元,增长16.6%;餐饮业零售额4.33亿元,增长7.4%。 民营经济稳健发展。2011年,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方式,落实相关政策,民营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县民营经济业户2.32万户,比上年增长4.3%;其中:民营企业0.16万户,增长5.8%;个体工商户2.17万户,增长4.2%。从业人员10.70万人,增长6.9%;注册资金21.23亿元,增长11.1%;资产总额159.92亿元,增长13.1%;营业收入345.26亿元,增长14.6%;增加值99.48亿元,增长14.9%;实际缴纳税金8.38亿元,增长43.0%。 六、对外经济贸易、旅游业 对外贸易平稳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8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出口总额2203万美元,增长18.4%;进口总额621万美元,增长107.7%。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13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