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岱岳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8-08 泰安市岱岳区统计局

十、环境保护、城区建设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达标率100%,粉尘达标率100%。在水源地黄前水库出水口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对水质的全天候监测,确保水库水质100%达标。石汶河佟家庄断面、天平河井家庄断面、小漕河臭泉村北断面长期稳定达标。加大工业废气污染防治,督促加快满庄热电、岱岳精制盐供热中心燃煤机组工况在线监测与分析系统安装工作,确保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设施正常运行。

节能降耗成效显着。2011年上半年,全区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1.63%,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9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下降4.5%,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0.57个百分点。

城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0.9%。大河、开元、粥店、司家庄等城区主要社区背街小巷环境全面改造,新修道路3.1公里,硬化与泰山大街衔接路口9个,修补残破路面2.9公里,栽植绿化苗木18.6万余株,安装社区路灯276盏。实施城中村改造的18个村累计投资19.92亿元,竣工工程151栋,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居民2786户,在建回迁工程102栋,建筑面积58.5万平方米,可安置居民2830户。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实施“警灯闪亮”工程,推行机关民警定点执勤,扎实开展“2011新春平安行动”、“打黑恶反盗抢反拐卖”安民行动、打击整治“四车”犯罪、“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严打整治行动,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全年没有发生工矿商贸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建立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2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38家非煤矿山企业、18家危化品生产企业、16家工商贸企业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全区50家非煤矿山企业、24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254家危化品经营企业取得《(甲种、乙种)经营许可证》。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根据区公安分局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表显示,2011年全区户籍人口89.8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159人,出生率为9.08‰,死亡人口5829人,死亡率为6.49‰,人口自然增长率2.59‰。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1.6(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9058元,同比增长9.1%。从单位类型看,企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24392元,增长11%;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29219元,增长18.9%;机关职工平均工资29436元,增长12.3%。

农村住户调查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8321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工资性收入3654元,增长23.7%;家庭经营性收入4066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30元,增长14.8%,恩格尔系数37.2%;医疗保健、衣着支出增长明显,分别增长35.4%、22.6%,达到417元、299元。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8.91平方米。

电力保障安全稳定。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为8.94亿千瓦时,增长7292万千瓦时,增长率为8.88%。新增改造10kV配电线路94公里;安装环网柜82台,柱上开关688台;维修0.4kV线路108公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用电需求不断满足。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全区新增就业再就业9120人,劳动力转移就业281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收缴各项社会保险8.85亿元,增长54%;保险扩面5.26万人。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44万人,增长10%。

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农村低保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00元;城市低保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10元;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32532人,全年发放低保金3540.7万元。发放抚恤定补资金380余万元、义务兵优待金350余万元。17处敬老院共设床位2150张,其中,6处敬老院达到省一级院标准,11处达到省二级院标准。发放五保供养资金605万元,为全区五保供养对象免费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注:

1、本公报数据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据来源于区公安分局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表。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分别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200万元及以上企业。

5、节能降耗数据为目前公布的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