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岱岳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岱岳区统计局 2011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实施“工业立区、服务业兴区”战略,科学务实,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开局良好。 一、综合 经济发展平稳健康。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05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13.6亿元,增长12.7%(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94.4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93.63亿元,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同期的18.1:45.2:36.7调整为17.2:45.4:37.4,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增速高于GDP增速2.8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构成看,批发零售业占据主要地位,实现增加值35.44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7.9%。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全区实现人均生产总值28023元,同比增长10.8%。 民营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2011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9亿元,增长11.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5%。年末工商注册私营企业达到2579家,增长5.4%,注册资金50.43亿元,增长23%;个体工商户1.72万户,增长17.1%,从业人员4.66万人,增长13.8%,注册资金6.05亿元,增长35.6%。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不够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还不够高;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城乡统筹任务艰巨;经济社会转型中各类矛盾日益复杂,社会稳定形势依然严峻。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7.3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农业总产值51.6亿元,增长1.1%;林业总产值0.24亿元,增长8.9%;牧业总产值22.4亿元,增长7.0%;渔业总产值0.29亿元,增长2.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7亿元,增长4.7%。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连续九年增产,总产量达到57.4万吨,增长1.4%,其中夏粮24.2万吨,增长1.1%;秋粮33.3万吨,增长1.5%;粮食亩产519.9公斤,增长1.3%。棉花产量932.4吨,增长14.8%;蔬菜240万吨,增长2.2%;油料产量2.5万吨,下降0.7%。林业生态建设继续推进。完成造林2.47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13万亩,栽植黑松、侧柏等苗木80余万株。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25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2.4万亩,机械修建高标准营林路27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1.5%。 牧渔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区生猪存栏24.6万头,增长1.6%;大牲畜存栏6.6万头,增长4.4%;羊存栏32.3万头,增长2.9%;肉类产量6.07万吨,增长7.9%;禽蛋产量3.95万吨,增长8.6%;牛奶产量11.4万吨,增长11.6%。蚕茧产量0.3万吨,增长0.2%。水面养殖面积2157公顷,水产品产量3300吨,增长1.2%。 现代化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7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3352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301台,玉米收获机200台,田园管理机864台,大棚卷帘机1257台。全区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89.35万千瓦,拖拉机1.12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550台、玉米收获机773台。规模化改造设施旧棚5000个,新增有机食品3.54万亩,新增高值田2.7万亩。 新农村建设水平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9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536家。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达到6.36万亩,增长24.6%。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达到1802余万元,增长107.5%。新打机井60眼,解决155个村、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扬水站11座,蓄水池22座,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启动32个村庄农房集中建设改造工作,投入资金7.8亿元,实施农房集中建设改造5885户,建筑面积58.3万平方米,分散建设2315户,面积24.55万平方米;危房改造2657户,建筑面积26.72万平方米。口山路一期全部路基工程完成,泰楼路改建工程(旧县大桥至涝华路口段)全线路基、路面基层、下面层工程完成。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优势产业地位不断巩固。2011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4.4亿元,同比增长12.4%,占GDP的比重为37.7%,拉动经济增长4.6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0.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35亿元,增长16.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六大行业实现产值148.19亿元,增长17.7%。 工业效益稳定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克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因素影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2亿元,利税23.98亿元,利润18.2亿元,分别增长17.7%、34.3%和49.5%。实交税金6亿元,增长3.8%;亏损面6.9%,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11亿元,下降1.9%;两项资金占用上升,其中应收帐款7.89亿元,增长20.5%,产成品8.31亿元,增长27.4%。工业产品产销率99.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企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12月底,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5家和6家,泰山院士工作站2家,机械电子、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4.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03%,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建筑业产值和效益持续增长。42家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1.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8.1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67亿元,利税1.98亿元。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465.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1.2亿元,增长22%。其中用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分别达到123.9亿元、83.1亿元,二三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98%;第三产业投资增幅达到24.7%,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2.7个百分点。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197.0亿元,增长20.6%。其中自筹资金148.3亿元,增长20%;国内贷款36.7亿元,增长13.7%;国家预算内资金0.2亿元,下降0.4%。 房地产开发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6429万元,同比增长12.9%。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283.1万平方米,增长23.2%;房屋竣工面积137.4万平方米,增长24.8%。按投资用途分,全年完成住宅建设29.5万平方米,增长8.8%;商品房销售面积33.5万平方米,下降0.3%,商品房销售额16.7亿元,下降4.5%。 项目建设成效显着。2011年,新引进合同引资额2000万元以上项目80个,实际到位资金79.2亿元,增长20.7%。全区35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4.3亿元,泰山石膏股份20万吨石膏板护面纸项目联动试车投入试生产;山东服务外包实训基地投入试运营;泰山温泉国际会议旅游文化风景区国际会议接待中心区、温泉区主体完工;泰山盐海神汤国际会议中心、利得叉车二期、济海医疗等项目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