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利津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8-07 东营市利津县统计局

六、运输、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增长较快。2010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95.4万人,增长4.5%,旅客周转量19608.1万人公里,增长4.7%;完成公路货运量1369.7万吨,增长25.0%,货运周转量265098.7万吨公里,增长25.0%。年末全县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56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4公里。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里程分别为40.8公里、123.2公里、82.7公里、347.5公里和200.4公里,村道里程765.6公里。年末拥有各类交通运输车辆92710辆,比去年增加6813辆。其中乘用车6234辆,比去年增加2075辆。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51.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0540.2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0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45万户。

旅游业实现新突破。编制完成了《利津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黄河生态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建设了和乐园项目、黄河外滩道路和停车场修建工程。举办了“利津三月三黄河踏春节”、“黄河口渔家美食节”。全县现有旅游景区1处,其中2A级景区1处。三星级饭店1家。旅行社5家。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00万元,增长20.0%。

七、财政、金融

财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地两税共实现全部收入73594万元,增长22.5%。其中国税收入48048万元,增长20.7%;地税收入25546万元,增长25.8%。实现财政总收入118905万元,增长49.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856万元,增长29.1%,其中各项税收收入38293万元,增长2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5911万元,增长34.1%。其中,教育支出28145万元,增长9.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648万元,增长60.8%;医疗卫生支出7837万元,增长24.8%;农林水事务支出27277万元,增长80.3%,科学技术支出1356万元,增长55.9%。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大幅增加。201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82562万元,比年初增长12.7%,增加65803万元。本外币贷款余额566403万元,比年初增长26.2%,增加117453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82225万元,比年初增长12.7%,增加65557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06643万元,比年初增长0.6%,增加641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6399万元,比年初增长9.6%,增加28673万元。人民币贷款余额549363万元,比年初增长22.4%,增加100412万元。其中短期贷款417806万元,比年初增长22.8%,增加77529万元;中长期贷款129924万元,比年初增长19.6%,增加21300万元。

保险业发展迅速。2010年保费收入(中国财险、中国寿险)9550万元,增长14.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10万元,增长32.0%;人身险保费收入6640万元,增长8.5%。赔款支出2468万元,增长32.4%。其中财产险赔款2288万元,增长38.2%;人身险赔款180万元,下降13.9%。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年实施二幼停车场、城区绿化提升、津苑小区及生态园绿化提升、三里河上游清淤等重点市政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供热面积142.9万平方米。供水能力2.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80吨/日。绿地面积20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面积109.5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重点实施了以电厂脱硫工程建设为主的工业二氧化硫减排工程,以炼化行业废水治理为主的工业化学需氧量减排工程,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主的生活污染物减排工程。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市级生态村166个,创建省级“绿色学校”8个,省级“绿色社区”6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100%。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713吨,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5315吨,下降3.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9.0%。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10年,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8项,获无偿扶持资金409万元。组织鉴定科研成果4项,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组织申报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7项获市科技进步奖。专利申请量97件。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参加了“山东省第2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和“东营市第三届教师科技创新大赛活动”,190项获奖。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9680万元,增长35.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61%,与年初持平。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有普通高中学校2处,专任教师581人,在校生6010人;职业学校1处,专任教师143人,在校生1491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高中段普及率达94.5%。九年一贯制学校6处,初中10处,小学45处,初中阶段专任教师1329人,在校生11573人,小学阶段专任教师1150人,在校生18590人,初中、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99.75%、100%。幼儿园78处,专任教师189人,在园幼儿7278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

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2010年末,全县拥有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家,民营艺术表演团体80家,共举办广场文艺晚会20场。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藏书量8万册,全年共借阅图书3万人次。电影放映公司1家,全年放映电影6156场次。广播电台1个,广播发射台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年电台播出《利津新闻》364期,稿件3660余件,播出“行风热线”92期。电视台1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台播出《利津新闻》364期。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农村文化大院492个。新建“农家书屋”59处。《利津文化丛书》出版发行;现代戏曲《乡人情怀》获得东营市精品工程奖。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2010年末共有县级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9所,病床865张,卫生技术人员76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357人,注册护士289人。为47808名城区居民、123488名农村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卓有成效,全县有253328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59%。儿童免疫预防建卡建证率、持证率均为100%。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8.38%。加强免疫接种率达97.27%。麻疹免疫率达98.7%。婴儿出生死亡率3.4‰,出生缺陷率2.9‰。住院分娩率达100%。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我县运动员获得亚残运会金牌2枚,银牌1枚。获得第22届省运会金牌1枚,铜牌1枚。在百县篮球东营赛区预赛中获第一名,代表东营市参加了山东省百县篮球赛,获得第八名。全年发行体育彩票123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