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52万元,比上年增长5.7%。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区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33万元,比上年增长15.2%;按新统计方法,调整后的零售额为67935万元。各种经济类型零售额有升有降,个体、私营经济占据首位。全区国有控股单位实现零售额2821万元,比上年下降6.5%;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40461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占到全区零售额的57.45%;其他经济类型零售额26971万元,比上年增长3.1%。 各行业零售额全面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31824万元,比上年增长22.4%;餐饮业零售额10707万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他行业零售额27902万元,比上年增长2.4%。 对外经济实现新突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到9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出口总值达到6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9%;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全年直接利用外资360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幅较大。2002年全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002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059万元,剔除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增长29.11%,完成调整预算的105.88%。其中区级收入18117万元,乡级收入942万元;财政总支出完成22674万元,地方财政支出22585万元,剔除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增长15.3%,完成调整预算的99.61%。其中灶内支出19411万元,比上年增长13.17%。当年可用财力23961万元,累计净结余127万元,当年净结余1万元,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区连续十八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2002年底金融部门各类存款余额45.22亿元,比年初增长10.81%;贷款余额9.29亿元,比年初增长49.82%;居民储蓄存款35.42亿元,比年初增长11.42%。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各类险种实现保费收入13340万元,比上年增长26.13%;已决赔款2452万元,比上年下降32.76%。 八、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深入,创业园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民营科技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项,引进产学研结合19项,新引进高层次人才49名,专利申请量、代理量、授权量84件,培育市场民营科技企业7家,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0份,技术贸易额600余万元,培育农业高科技示范园4处。组织开展科学技术评审工作,评出获奖项目22个,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 九、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向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328人。其中本科86人,专科193人,中专49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8143人,比上年增加978人。其中初中6871人,高中1272人;小学5968人,比上年减少57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56所,在园幼儿数2006人;区职教中心在校学生数80人。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以实践“三个代表”为主题,积极参与“信用河口”建设。组织开展广泛的文化下乡活动,组织举办第五届油地闹元宵联欢、全区第十一届群众文艺汇演、油地军庆祝“十六大”文艺晚会,参加全市吕剧演唱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举办首届篮球邀请赛、“全民健身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国土杯”乒乓球比赛、东营市第二届武术散打锦标赛、第十二届职工篮球赛等活动,组队参加全省老年门球比赛,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突出经济宣传,强化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精神动力。电视台在全市县区中率先实现当日新闻当日播出,在中央台、省台累计发稿118条,其中中央台《新闻联播》用稿1条,省电视台《新闻联播》用稿15条、公共频道56条、农科频道46条,实现了建区以来我区电视新闻在中央台和省新闻联播头条新闻“零”的突破。广播电台以其容量大、信息全、综艺性强覆盖整个河口大地,被油地广大听众称为“空中彩虹”。 卫生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卫生机构10个,其中医院5个,床位200张。卫生技术人员266人,医生117人。村级的医疗水平大有提高。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2年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绿化覆盖率达3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无危险废物排放,城市集中气化率保持在99.9%以上,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80%以上。全区环境保护投资达到5405.34万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12%。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治理燃煤、燃油、锅炉和茶炉及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确保了烟尘控制区内无冒黑烟现象,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拒批高能耗污染严重的项目8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100%。 十一、人民、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02年公安年报统计,年末全区总人口19946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6010人;地方总人口8934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287人。全区人口出生率11.93‰,死亡率4.67‰,人口自然增长率7.26‰。地方计划生育率99.6%,晚婚率99.1%。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29元,比上年增长17.9%;人均消费支出6351元,比上年增长0.11%,恩格尔系数为29.29%。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比上年增长6.43%;人均消费支出2126元,比上年下降4.96%,恩格尔系数为44.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8.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6.6%。 职工劳动报酬稳步提高。年末从业人员9845人,比上年增加375人。其中在岗职工9230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221.6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3411元,比上年增加2376元,增长21.5%。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2137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退休人数25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368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6360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02人,比上年增加264人。其中城镇523人,农村1079人;社会救济1940人。其中城镇615人,农村1325人;优抚人数7008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指标包含油田主产投资和多种经营企业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