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经济明显回升。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33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出口总额16707万美元,增长20.9%;进口总额6660万美元,增长14.5%。利用外资质量有较大提高。全年实际到账外资1503万美元,增长34.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增势良好。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43公里。运输车辆7282台,其中,危险品运输车辆1512台,普通货车3118台。 邮政通信业平稳发展。邮政业务收入1744万元,比上年增长16.4%;通信业务收入57961万元,增长51.8%。年末固定电话户数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1.3万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0%;旅游总收入31250万元,增长38.0%。其中,国内游客70.7万人次,增长18.5%;旅游收入31249万元,增长42.5%;国外游客0.46万人次,增长94.5%;旅游外汇收入153.4万美元,增长53.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税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境内财政总收入290199万元,比上年增长68.6%。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997万元,增长3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9236万元,增长29.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949万元,增长20.6%;公共安全支出5487万元,增长12.1%;教育事务支出25296万元,增长34.4%;科学技术支出2128万元,下降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144万元,增长38.0%;医疗卫生支出11417万元,增长60.5%;环境保护支出6903万元,增长44.3%;农林水事务支出27566万元,增长46.3%。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0.8亿元,比年初增加27.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3亿元,比年初增加8.8亿元;企业存款44.7亿元,比年初增加8.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8.5亿元,比年初增加3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2.9亿元,比年初增加24.2亿元;中长期贷款55.6亿元,比年初增加13.6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3924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773万元,增长13.3%;人寿险保费收入9151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922万元,增长15.6%。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3154万元,增长45.1%;人寿险支付赔款和给付768万元,下降37.1%。 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440人,其中高级658人、中级3750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总数达到8家。全年申请专利262件。其中,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204件,外观设计21件。2项专利分获山东省第五届发明创业奖二、三等奖,1项专利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363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4313人;普通初中6所,在校学生10014人;小学25所,在校学生1186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幼儿园40所,幼儿园在园幼儿6609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卫生事业机构263所,其中,医院1所,卫生院7所,疾病防治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妇幼保健院1所,村级卫生室212所,诊所40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472张,其中,医院240张。卫生技术人员62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80人、注册护士163人。333个行政村均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达到100%。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2.4万户。文艺演出团体1个,组织各类文艺演出80余场。图书馆1个,藏书8万余册。投资1.4亿元的综合性文化大厦已基本完毕。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体育馆4座,田径场37个,篮球场152个,羽毛球场49个,网球场1个,活动室159个,健身路径器材1127件。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小幅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总人口2200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485人。全年出生人口1870人,出生率8.51‰;死亡人口1859人,死亡率8.46‰;人口自然增长率0.05‰。 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83元,比上年增长13.4%;人均消费支出12249元,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91平方米,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23元,增长15.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63元,增长13.4%。年末在岗职工人数25663人,增长7.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742元,增长9.0%。 市场物价涨势明显。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3.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2.7%。食品价格上涨20.2%,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及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7652人、17596人、33662人、41185人、34566人、14576人、6397人。共支付各项社保基金12639万元,各项保险费发放及时率和准确率继续保持100%。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13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2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以下。全县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30元,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420元提高到1620元。全年,共有农村低保户5023户,9018人,发放低保保障资金864.6万元;城镇低保户727户,1445人,发放低保保障资金364.7万元。全年完成60套廉租住房建设,面积4209平方米。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敬老院6所,拥有床位615张,收养人员504人。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