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围绕膨胀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显着提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明显,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8041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397万元,比上年增长6.0%,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3.0%,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5502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0.8%,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5516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6.2%,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3个百分点。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465元,比上年增加1093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0.9:29.7:29.4调整为36.6:31.7:31.7,农业所占比重呈逐年降低态势。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 二、农业 全区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43354万元(90年不变价格,下同),比上年增长9.9%。其中本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581万元,比上年增长8.9%。农业内部结构由上年的30.2:2.1:14.7:53.2调整为27.8:2.5:16.4:53.5。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397万元。 受严重干旱的影响,农业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48568吨,比上年减少35.7%。经济作物增幅较大。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全年造林面积3673公顷,育苗面积448公顷,实现林业增加值830万元,年末森林覆盖率达7.1%。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全区规模养殖户达1149户,比上年增长34.1%;实现牧业增加值4292万元,比上年增长7.4%。 渔业生产保持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7400吨,比上年增长24.1%。其中海水产品60340吨,淡水产品706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4.5%、21.1%。渔业增加值实现15985万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54.3%。 农村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9%。农用排灌机械1319台,动力达0.9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混合台)3302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523吨,增长2.9%;农村用电量922.15万千瓦时,下降5.7%。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8607公顷,有效灌溉农田面积11453公顷。年末乡村通电、通路、通电话的比重分别为100%、97.2%、94.4%。 三、工业 工业生产效益均保持高速增长。全区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6506万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企业增加值8373万元,比上年增长84%。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6.7%提高到50.7%,提高14个百分点,结构进一步优化。 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工业现价产值31203万元,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8219万元,比上年增长62.2%。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工业产销售率达到98.05%,比上年降低3.23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企业产品产量:原油加工量96800吨,增长200%;木制家具85671件,增长4.3%;白酒885吨,增长22.6%;供电量1218万千瓦时,下降4.4%;机制纸12063吨,下降16.3%。 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水平有所提高。全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97.53%;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926万元,比上年增长73.6%;实现利税24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5.9%;利润908万元,比上年增长418.9%;成本费用利润率3.62%,比上年提高2.4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0024元/人,比上年增长42.7%;资本保值增值率141.94%;总资产贡献率9.23%,比上年提高3.75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56次,比上年加快0.44次。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区认真贯彻扩大投资、启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投资步伐加大。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761万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国有单位投资20331万元,增长2.4%;集体单位投资1亿元,比上年下降4.7%;私营个体及其他经济投资10350万元,比上年增长34.4%;房地产投资80万元。新增固定资产36355万元。 建筑企业稳步发展。全区建筑业增加值实现8996万元,比上年增长9.6%。区域内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7733.6万元,比上年下降21.2%;房屋施工面积10.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5万平方米;全年实现利税510万元,比上年下降2.2%;工程质量优良率为15.25%,比上年降低1.72个百分点。 五、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70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41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57.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272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1.9%、9.3%;货运量334.4万吨,比上年下降2.9%;货运周转量3710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2%。 邮电通信业持续高速发展。全社会邮电业务总量2388万元,比上年增长40.8%。年末交换机容量达40352门,比上年增长50.6%;年末实有电话机25731部,比上年增长46.0%。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全区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各行业零售额全面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211万元,比上年增长9.7%;餐饮业零售额6103万元,上年增长2.9%;农业生产者零售额21064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制造业零售额276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区实现商业总产值23196万元,比上年增长10.6%。 对外经济发展缓慢。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3629千美元,比上年下降7.9%;进口249千美元,比上年下降71.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情况良好。全区实现预算内财政收入12113万元,比上年增长7.7%。财政总支出完成12117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灶内支出10907.1万元,比上年增长11.4%。按现行财政体制,当年可用财力12494万元,当年支出12117万元,收支结余377万元,实现了当年的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至此全区连续十六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