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利津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黄河三角汷开发建设大局,认真落实“一二五六”的既定方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全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047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4458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89755万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6263万元,增长20.4%。从一、二、三产业增速看,第三产业增速快于GDP增速4.8个百分点,比二产高3.7个百分点,比一产高14.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由上年同期的17.3:61.1:21.6优化为16.4:59.0:24.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3720元,增长15.5%。 市场价格涨幅逐渐回稳。2008年,我县物价高开低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季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1%,比前三季度、上半年和一季度累计涨幅分别回落1.1、2.0和2.5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八大类价格指数呈现“四涨一平三落”格局,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最快,达到12.0%,居住价格上涨5.8%。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0.8%、0.9%、0.4%。 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国际、国内市场增长乏力,对经济的冲击仍在继续;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优化;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县各级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与农村投入,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8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5万亩,同比下降18.2%,棉花播种面积55.8万亩,下降9.7%,蔬菜播种面积10.9万亩,增长9.5%。农业种植业结构逐步向高效、集约型农业转变。粮食总产达到8.1万吨,同比下降20.1%;棉花产量为4.4万吨,增长21.1%;蔬菜产量为42.7万吨,增长12.6%。 畜牧业生产也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县实现肉类总产量5.3万吨、奶类总产量1.4万吨、禽蛋总产量5.0万吨,分别增长15.9%、207.6%和8.1%。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4万吨,增长5.0%。 林业生态建设稳步展开。2008年,三网绿化工程扎实推进,全县当年造林967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187.8%。其中,防护林682公顷,占总面积的70.5%。 农村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6.41万千瓦,农村用电量8932万千瓦时,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1561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760吨。各项惠农措施进一步加强。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发放粮食直补128万元,农资综合直补614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725万元,及时兑现家电下乡补贴资金94万元。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9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782037万元,比上年增长15.6%。 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5980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实现利润173238万元,增长31.1%;利税合计321831万元,增长33.6%。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势较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72635万元,增长50.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2%,较年初提高2.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0277万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255601万元,下降13.4%;农村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7576万元,增长54.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达263个,其中新开工257个。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12.8:54.6:32.6。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发展。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1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4.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76012平方米,比上年176.1%;房屋竣工面积132412平方米,增长224.5%;商品房屋销售面积93480平方米,增长211.5%;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13476万元,增长202.4%。 全县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0049万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6689万元;实现工程结算收入2773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943万元。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29091万元,施工房屋建筑面积152943平方米。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延续了上年繁荣旺盛的发展趋势,加之经济危机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全年消费市场增势不减。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8671万元,增长22.5%,同比提高了4.7个百分点,创近十二年来的新高。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县级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7692万元,增长24.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0979万元,增长21.9%。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全面发展,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118546万元,增长22.4%;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57287万元,增长24.0%。 对外贸易增势减缓,实际利用外资快速增长。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外贸出口明显减缓。2008年,全县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7730万美元,增长156.8%,其中,出口总额5889万美元,仅增长3.7%。利用外资增势强劲。2008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额1450万美元,增长17.0%。 六、运输、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160万人,比上年增长36.8%,旅客周转量16233万人公里,增长43.5%;公路货运量1049万吨,增长7.9%,货运周转量191900万吨公里,增长5.0%。 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01万元,增长16.2%;电信业务总量(网通、电信)2860万元,增长6.5%。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6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1.1万户。 旅游业实现新突破。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实施了黄河生态公园、凤栖林公园、刁口港生态旅游区、飞雁滩景区等一批旅游项目。新成立一诺旅行社1家,全县旅行社达到了3家。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七、财政、金融 财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国地两税共实现全部收入58072万元,增长9.7%。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7919万元,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3616万元,增长20.1%,其中各项税收收入28217万元,增长1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3882万元,增长19.0%。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保障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教育支出分别增长221.7%、32.4%、31.0%、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