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东营市河口区统计局 (2002年4月12日) 200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显着增强,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工业生产产销两旺,速度、效益同步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财政金融保险等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大。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1年全区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3058万元(不包括油田主产工业增加值104.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地方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440万元,增长6.1%,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8.1%,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5080万元,增长15.7%,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76.2%,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6538万元,增长5.5%,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5.7%,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7:53.9:31.5调整为14.1:33.3:29.8。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398元,比上年增加910元。 其中地方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936万元,比上年增长15.1%。三次产业增加值为31440万元、30980万元、3051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21.4%、19.0%;三次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4.9%、45.0%、40.1%,分别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4、6.78、6.04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965户,私营企业发展到332家,分别增长20.1%和20.3%。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6%。 招商引资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01年全区正式注册建成投产项目660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在建项目210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4600万元,合同协议项目167个。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偏小,对外经济的拉动力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民增收乏力。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突出畜牧、水产、冬枣、芦苇四大主导优势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三农”和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加速科技进步,贯彻落实各项农村经济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440万元,比上年增长6.1%。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170万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本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741万元,比上年增长4.3%。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明显,由上年的27.8:2.5:16.4:53.5调整为30.7:2.4:19.3:47.6。经济作物大幅度增产,棉花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区全年造林面积2729公顷,育苗面积57公顷,实现林业增加值844万元,年末森林覆盖率达8.7%。 畜牧业生产势头强劲。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全区规模养殖户达964户,实现牧业增加值5392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9491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海水产品61361吨,淡水产品813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15.2%。渔业增加值实现14716万元。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2.5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用排灌机械1254台,动力达1.1万千瓦;联合收割机47台;农用拖拉机(混合台)3419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3248吨;农村用电量962.2万千瓦时,增长4.3%。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6583公顷,有效灌溉农田面积11670公顷。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变化,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分别为98.9%、97.2%、88.8%。 三、工业 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增企业3家。生产、销售同步增长,限额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936万元,比上年增长47.9%;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9383万元,不变价工业总产值373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倍;销售产值48832万元,比上年增长59.6%;生产、销售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9%,比上年提高0.8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5.67%,比上年降低18.14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1.02%,比上年提高1.7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57.96%,比上年提高16.02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63次,比上年加快0.0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24%,比上年提高0.6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1674元/人,比上年增长58%。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2002万元,比上年增长62%;实现利润1701万元,比上年增长87%;实现利税4090万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区限额以下工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7亿元。其中企业32家,完成产值1.2亿元;个体工业1001户,完成产值2.5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继续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管理年”活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9.2亿元。地方累计投资45714万元,增长12.2%;其中国有经济投资30891万元,增长51.9%。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地生财,油地共建”的路子,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土地“五统一”管理,加快城乡建设步伐。重点实施了河宁农贸市场改造工程;海宁住宅小区开发建设项目,经过公开竞标拍卖,现已正式实施;孤岛永兴路改造现已完成;滨孤路河口至沾化段拓宽改造工程已竣工通车。城乡电网改造力度加大,城市的经济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5861万元,比上年增长202.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230万元,比上年增长202.3%;其他投资3800万元;农村投资10673万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0万元,销售面积1500平方米,实现销售额180万元。 建筑业资质四级以上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719.8万元,竣工产值6666.8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351平方米,竣工面积53314平方米。全年实现利税266.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