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垦利县统计局 (2011年3月14日)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按照“牢牢锁定一个目标,始终坚持两项原则,强力推进五区建设”的总战略,全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0.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6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45.15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增加值61.46亿元,增长15.9%。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4:67.2:26.4优化为6.2:65.9:27.9,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步发展。全县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工作重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稳定农业生产,大力建设具有垦利特色的现代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179万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72061万元,增长4.2%;林业产值6000万元,增长2.5%;畜牧业产值72663万元,增长7.5%;渔业产值105973万元,增长5.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482万元,增长5.5%。 粮、棉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蔬菜、油料等农作物下降明显。粮食种植面积13976公顷,比上年增长2.0%,棉花33132公顷,增长19.5%,蔬菜1192公顷,下降12.5%,油料409公顷,下降12.8%,瓜类276公顷,下降18.3%,其他农作物810公顷,下降14.4%。受天气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75699吨,下降3.5%,其中,夏粮24572吨,增长8.5%,秋粮51127吨,下降8.3%;棉花(皮棉)30280吨,下降0.8%;蔬菜31293吨,下降26.2%;油料905吨,下降28.0%;瓜类9009吨,下降11.0%。 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提速。造林面积2342公顷,比上年增长42.2%。其中,经济林23公顷,增长43.8%;防护林2319公顷,增长42.2%。林木覆盖率达到21.7%。 肉蛋奶产量稳步提高。全年肉蛋奶总产量7.21万吨,增长5.7%。其中,猪肉1.54万吨,增长5.9%;牛羊肉0.52万吨,增长0.7%;禽肉0.32万吨,增长13%;禽蛋1.99万吨,增长5.1%;奶类2.83万吨,增长6.5%。年末生猪存栏10.7万头,下降3.6%;大牲畜存栏4.2万头,下降0.5%;羊存栏7.0万只,增长6.5%;家禽存养量172.3万只,增长1.8%。全年生猪出栏20.7万头,增长10.7%;牛出栏2.9万头,增长2.4%;羊出栏9.8万只,增长10.8%;家禽出栏242.5万只,增长12.6%。 高效生态渔业稳步发展。水产品总产量12.8万吨,比上年增长6.7%。其中,淡水产品4.2万吨,增长5.0%;海水产品8.6万吨,增长7.5%。水产养殖面积3.2万公顷。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4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全年机耕、机播和机收作业面积分别达到42.2千公顷、42.0千公顷和13.0千公顷,分别增长6.8%、8.2%、25%。农村用电量3599万千瓦时,增长4.1%,化肥施用量(折纯)16122吨。年末,通汽车村333个,通电话村333个,通自来水村333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恢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175家,比上年增加9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72.3亿元,增长27.2%。实现工业总产值1004.1亿元,增长29.1%,其中,国有企业55.8亿元,增长64.4%,集体企业10.8亿元,增长7.0%,股份制企业927.9亿元,增长28.3%,外商及港澳台企业9.6亿元,增长2.6%。轻工业71.9亿元,增长30.1%,;重工业932.1亿元,增长29.0%。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7.4亿元,比上年增长41.0%;实现利润107.5亿元,增长47.8%;利税133.0亿元,增长44.8%。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99.6%,与去年基本持平。 工业结构逐步优化。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1.2亿元,增长21.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3.0亿元,增长30.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1.4亿元,增长27.8%;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5.6亿元,增长30.9%。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42.0亿元,增长31.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4.0%。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县18家三级及以上(新资质)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现价);实现增加值7.8亿元,增长7.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三次产业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第一产业投资14.8亿元,增长62.5%;第二产业投资108.5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投资48.7亿元,增长35.6%。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4.7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14.3%;民间投资147.3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85.7%,其中私营个体投资73.5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42.7%。投资结构优化,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8:66.3:26.9优化为8.6:63.1:28.3,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全年新开工项目445个,新增固定资产124亿元。 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完成投资4.9亿元,增长203.3%。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4.7亿元,增长188.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3亿元,增长11605.0%;其他投资20万元,增长100.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1.3万平方米,增长110.7%;房屋销售面积13.4万平方米,增长81.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99.7%。房屋销售额3.5亿元,增长102.7%,其中住宅销售额占99.6%。 五、贸易、外经 年末,全县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5565户,注册资金16876万元,从业人员10305人;私营企业1218家,注册资金292457万元,从业人员16441人。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在国家一系列扩内需、惠民生政策的推动下,全县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7%。从城乡领域看,通过积极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税费减免、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各项刺激消费措施,消费潜力逐步得以释放,城乡市场协同发展。城镇实现零售额9.9亿元,增长26.8%;乡村实现零售额20.3亿元,增长15.1%。从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全面兴旺。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3亿元,增长18.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亿元,增长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