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07 东营市河口区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黄蓝”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一年,更是“港区一体”统筹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统筹考虑与东营港的空间布局、产业协作、政策衔接、基础设施对接等重大问题,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平稳较快发展,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65.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92.14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63.49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为6.18:55.55:38.2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去年年底提高1.07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69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0人,困难群体就业17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78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2.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6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6%。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总产值6.76亿元,增长0.8%;林业总产值0.50亿元,增长2.3%;牧业总产值4.19亿元,增长8.4%;渔业总产值8.09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75亿元,增长4.4%。

粮食种植减少,棉花面积和产量较大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564亩,比上年减少1830亩;粮食总产量1.5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9497亩,增长1.4%;夏粮总产量6429吨,增长2.2%;秋粮播种面积21067亩,下降9%;秋粮总产量8854吨,增长11.4%。全区棉花种植面积达到37.41万亩,增长30.1%,棉花总产量(皮棉)28430吨,增长82.6%。

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共完成造林面积30360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3965亩,比上年增长185.6%。按林种分,防护林面积39580亩,占97.4%;经济林面积780亩,占2.6%。

畜牧业发展平稳。全区猪存栏16.81万头,牛存栏3.77万头,羊存栏19.02万只,家禽存栏182.7万只;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达到19.15万头、1.59万头、18.7万只和581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51万吨,增长13.6%。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6万吨,比上年增加0.58万吨,增长4.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0.74万吨,增长4.4%;淡水产品产量1.86万吨,水产养殖面积25579公顷。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着提高,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15万亩,认证无公害水产品2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完成总产值530.0亿元,比上年增长3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9.27%,比年初提高7.1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增长16.5%;重工业总产值470.0亿元,增长48.9%;轻重工业结构比例11.3:88.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2.72亿元,增长49.0%;利润34.52亿元,增长56.9%;利税61.49亿元,增长47.1%。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区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本年签订合同额19.6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完成总产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4%;竣工产值15.5亿元,增长57.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6万平方米,增长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11亿元,增长2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3亿元,增长12.6%;第二产业投资101.81亿元,增长30.5%;第三产业投资51.0亿元,增长29.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9.1:60.6:30.3。

房地产投资增势回落。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71亿元,比上年下降10.0%;房屋施工面积36.22万平方米,下降52.2%;房屋销售面积19.27万平方米,下降59.1%;商品房销售额6.1亿元,下降45%。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0亿元,增长17.3%。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其中城镇市场零售额28.01亿元,增长18.2%;乡村市场零售额2.69亿元,增长8.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546万元,增长25.6%;零售业零售额24.3亿元,增长17.2%;住宿业零售额2985万元,增长43.2%;餐饮业零售额5.48亿元,增长15.7%。

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8886万美元,增长34.2%;其中出口7070万美元,增长71.1%;进口1816万美元,下降27.0%。实际利用外资1661.8万美元,同比增长4.4%。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道路货运总量1076.5万吨,增长49.2%;货运周转量114850万吨公里,增长49.1%;道路客运量212.5万人次,增长48.6%;客运周转量13140万人公里,增长48%。农村公路投资8793万元,新建农村公路10.7公里、改建农村公路7.7公里。年末全区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858.4公里,按行政等级分,省道125.23公里,县道57.2公里,乡道191.3公里,专用公路426.87公里,村道1057.8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20.89公里,二级公路144.05公里,三级公路74.11公里,四级公路1619.35公里。

通信业平稳发展。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数35.36万户,增长6.7%;固定电话用户数2.87万户,减少25.0%;互联网用户数3.54万户,增长0.1%。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区国家2A级旅游景区4家;星级宾馆4家,星级餐馆8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旅游强乡镇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4个,新增1个;新增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1个。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8万人次,增长16.6%;实现旅游总收入1.35亿元,增长17.3%。2011年,我区被亚太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区”称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实现全口径财政总收入268698万元,增长12.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248万元,增长31.1%。全区地方财政支出124422万元,增长25.3%,其中,教育支出20742万元,增长33.7%;农林水事务支出25262万元,增长24.8%;医疗卫生支出12251万元,增长151.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45万元,增长6.1%;科学支出1529万元,增长0.9%。全区国地两税收入17.07亿元,下降13.3%。其中,国税9.92亿元,下降31.0%;地税7.15亿元,增长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