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社会消费品分类零售额增幅参差。食品类、衣着类、杂志类、房屋及建筑材料类、文化娱乐用品与上年同比的增幅依次为77.4%、61.6%、94.5%、97.8%、4.4%;燃料类、日用品类、药和医疗用品类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倍、1.20倍、4.12倍。 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牛肉、羊肉、鲜蛋等主、副食品社会消费量持续增加。煤炭社会消费量比上年增加11604吨,增长1.46倍;自行车的销量4047两,比上年增长1.7倍;电风扇销量为4037台,比上年增长87.6%;电视机、家用电冰箱等高档耐用家电商品销量分别为1426台、1887台分别比上年增长24.4%、39.0%,其中彩色电视机比上年增长65.0%。 1991年,全区实现商饮业产值为42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4.6%;本本区商饮业产值4166万元,比上年增长107.8%。 五、运输邮电业 运输邮电业有较快发展。1991年,全区货运量330.2万吨,比上年增长136.7%,其中:农村货运量57.8万吨,比上年增长31.4%。全区货运量周转量3241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0.4%,客运量26.4万人,比上年增长35.4%,客运周转量310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7.5%。 全区实现运输业产值2209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农村运输业2033万元,比上年增长8.89%,占全区运输业产值的比重为92.0%。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速度较快,1991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6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实现产值188万元,比上年增长38.24%。 六、科学、教育和文化 科技事业有了新的进展,1991年共实施科技项目12项,其中:省级1项、即:滨海盐碱地塑料大棚蔬菜栽培丰产技术研究通过鉴定,确认此项填补了我国华北地区滨海盐碱地塑料大棚蔬菜等保护空白,达国内领先水平。市级3项、区级8项,黄河三角洲刺槐林研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专利申请受理4项,其中:扁桃体套扎器、天然气养割具或专利权。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1991年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151人,其中:本科12人,专科38人,中专10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276人,比上年增加35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247人,比上年增加131人,小学在校学生7794人,比上年减少141人,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 文化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文体委创作的小戏和小话剧,双获省文化系统文艺会演创作、演出二等奖在东营市首届吕剧会演中,两出剧目获创作、表演三等奖。电影放映2723场次,观众达272300人次。 七、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有较快的发展,医疗条件、卫生设施大大改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加,91年医院病床220张,比去年增加63张,专业技术人员238热闹,比去年增加32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1991年在东营市第四届全运会上获得金牌4枚,有一人打破市纪录。银牌6枚、铜牌5枚。 八、人民生活 随着全区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据农村抽样调查,199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6元,比上年增长45.21%。 劳动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就业增加,1991年新增安置待业青年103人,年末职工人数4993人,比上年增加495人,其中:合同制职工发展较快,全部合同制职工达1298人,比上年增加231人。 全部职工工资总额881万元,比上年增长20.36%,职工平均工资1849元,比上年增加153元,增长9.02%。年末城镇个体劳动者2404人,比上年增加443人,增长22.59%。 城乡储蓄大大增加,全区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31498万元,比上年增加7375万元,增长30.57%,其中:农民储蓄1863万元,比上年增加425万元,增长29.55%。人均储蓄余额252元。城乡居住条件不断改善,1991年新增住宅面积85372平方米,其中:农村住宅70170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区有各类社会福利院5个,收养孤寡老人41人。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1991年各类财产保险承包额3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区37个企业参加企业财产保险,6899户居民参加家庭财产保险,37144人参加人身保险,保险公司共处理财产险赔案446件,制度已决赔款522万元。 九、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6.73‰,比上年下降1.28个百分点,1991年人口出生率9.84‰、死亡率3.11‰。年末总人口164118人,比上年增加2525人,其中:油田企业人口75215人,济南军区开发局7235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98759人,(含大庆市户口)其中:四乡一镇农业人口达73763人。 注:1、社会总产值是现价计算。 2、工业、农业、工农业总产值、邮电业务总量均按90年不变价计算的。 凡以前与公报不符的统计数字以公报为准。 |